1/3
大年初一来拜年:穿新衣吃水饺领红包
北京时间2022-02-01 06:36:4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农历新年到来的第一天,人们通常会穿着崭新的衣服,吃着包好的水饺,给长辈和亲友拜年,期待自己会领到多少压岁钱……

大年第一天,拜年是最重要的活动。春节的拜年习俗,早在汉代时就有了记载。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

到清代时,“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各家各户就响起鞭炮声,孩子们穿戴崭新的瓜皮帽和长袍,先向家长拜年,家长受拜后就会发压岁钱,祝福他们平安健康度过一岁。

吃完饺子以后,孩子们会由家族里有声望的人带领着,一家接着一家拜贺本家的长辈。拜年的顺序也有讲究,最开始要给爷爷一代的长辈拜年,再去父辈的亲戚家中拜一轮。

一进门,先要大喊一声“爷爷新年好!给您拜年了!”再双膝跪地叩拜。这时,坐在炕上的长辈就会赶忙招呼孩子起来,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瓜子花生或点心,一大家人热闹地聚在一起讲故事。

结束了拜年,大概是早上9点左右,人们还要在自家的门口敲起威风锣鼓,祈盼新年红红火火。从初一到初六,人人走亲拜友,路上见面都会先来一句新年问候,如果是远方的亲戚,还需要提前备上牲口车、带着面点礼物前去看望。

现在,当了爷爷的他也每年收到孩子们的拜年祝福话,习俗还在,只是形式早已发生了变化。孩子们不再需要磕头守岁,在他看来,家人们只要团圆在一起就很幸福。

“秧歌小队闹春阳,毂击肩摩不暇狂。人说太平行乐地,更须千步筑球场。”清代的一首竹枝词里记载了过年时人们扭秧歌的盛象,大年初一除了拜年,吃喝玩乐更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对于年轻人和孩子们来说,收红包才是过年时最期待的活动。

新年的这几天,每个走完亲戚的孩子都会攒下一个“小金库”。

红包的金额多少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心意,图个好彩头让所有人都开心。

每年过年,在发给亲朋好友的拜年信息里,都会写下什么祝福语?

早在古代,就有了用拜年贴贺年的风俗,明清时期,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有“吉祥如意”的祝辞。筱廷的《成都年景竹枝词》里记载,“背填居里面书名,三寸红单式仿京。特到人家门口帖,便言尽到拜年情。”

拜年贴历史悠久,现在依然能看到它的身影,比如赠送给亲朋好友的贺年卡。制作精美的挂历、写有祝福语的明信片和贺年卡,是很多人的新春记忆。

过去,人们需要步行很久才能当面说一声“恭喜发财”,现在,打开手机,就可以与相隔千里的亲友说“拜年啦”,从福袋里的压岁钱到自带表情的红包,从早早预备车马到说走就走的旅行,大年初一,变化的是年味儿的载体,不变的还是满满的祝福。

在这一天,无论如何度过,享受开心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事。

来源:新华社 人民网

编辑:刘坤

责编:刘非非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