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西江千户苗寨,醉美天堂风景,苗乡不虚此行!
北京时间2022-01-29 14:16:23

仿佛徜徉在梦里的仙境,幽幽古树环山参天,河流潺潺蜿蜒,漫步在横亘的雨桥上、远眺梯田,夕阳洒在茂盛的谷道上,蓊郁的屏风守护着岁月静好的世外桃源,勾勒出苗岭的山水田园。这不是梦境,这里是西江千户苗寨。为领略原生态的苗族传承,博览苗族文化里的活化石,就要从踏入到苗岭主峰雷公山东北麓的雷公坪开始。延续5000多年的蚩尤血脉传承,600多年的雷山迁徙历史,汇聚成千户苗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地,余秋雨先生用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来惊叹这座天堂之乡。

步入依山而建相邻成片的自然苗寨,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吊脚楼层叠有致,古朴与精致沿着陡峭山道绵延至山顶,与青山绿水融合,一条潺静的白水河穿寨而过,生态建筑浑然一体,是真正的文化露天博物馆。

苗族文化最让人直观的体验就是苗族的服饰,开门迎接映入眼帘的便是花衣银装们的炫彩夺目。银花、银片、纽银圈,银镯、银环、银闪闪,衬着花、草、鸟、鱼的图案,无字史书绣在黑苗上的传统特色在历史传承里依旧熠熠生辉。

平日突来访客,多有社恐,而苗人热情好客的传统让人亲近。游客可以体验非同寻常的苗族酒文化,“高山流水”依次排开、从上往下倒酒、敬酒。

有酒才成席、有糯米酒、黑毛猪、腊肉,还有那接龙般、排上数百米的桌凳,这才算是有隆重仪式感的长桌宴。

酒客还没把酒言欢、意犹未尽、不会被扫兴,为欢迎贵客牛角酒杯已高高悬赏于寨门口,银装素裹的姑娘们正双手捧杯,杯中装满米酒、分立两旁迎接贵宾,伴着芦笛、芒筒的喜庆乐章,正式开启传统的迎客拦门酒礼仪,十二道拦路酒静候驾临。

吃货们想体验别样风趣那就去苗族最大的祭祀活动“牯脏节”,届时宰杀牯子牛共聚一堂,同增乐趣。

如若对酒与食都不感兴趣那就欣赏艺术、带有浓郁苗族民族特色的东方迪斯科反排木鼓舞,伴着气势雄浑的苗族飞歌,是夜店风还是广场舞随性摇摆,或者参加芦笙节跳芦笙舞,正应了西江大节三六九,小节年年有的风俗。

站在蓄气、挡雨的风雨桥上,从建筑学上看是集桥、廊、亭为一体的桥梁,从行人看是纳凉休憩、改善风水、舒适便民的避风港,从恋人看就是花桥、游方圣地,青年男女浪漫幽会的应景之地。

再近看吊脚木楼便倾佩、感叹苗人的勤劳与生活智慧,用榫卯连接的木质吊脚楼未用钉铆,前部倾斜近水凌空外悬,两、三层依山而建节约用地,底层通风、防潮存储生活物资、蓄养家禽;二层生活住所厨、卧、厅功能齐全,是河姆渡文化与干栏式建筑的完美结合。最让人感受到体现实用与美学结合的经典智慧是在二层宽敞楼廊处安置了特色的椅子与栏杆,苗族的姑娘们喜欢坐、倚在天井旁的木制靠栏、曲似鹅颈向外延伸处刺绣、梳妆打扮、遥望远方,苗人称为豆安息、现代人称为鹅颈椅、美人靠。

一些人在旅行APP或旅游攻略上评价西江千户苗寨,是过度商业化的坑钱景区,连吊脚楼、苗族风情都商业化了,破坏了原始风俗的原汁原味与苗族的生活原貌,不能全面体验苗族的古老传统文化。其实每一种文明的传承都需要与时俱进、去伪存真,千户苗寨的开拓心酸史用常人难以理解的苗语歌曲激情诉说、苦难的传承,他们未敢忘记初心。拜金主义极难侵蚀这片纯真净土,原生态不是原始生态,吊脚楼的宾馆商业开发是基于游客的舒适体验出发,把吊脚楼的返潮、闷热的缺点进行现代化的改良。苗人不负这青山,这青山自然成金山、银山。

旅程的尾声,用动态的美丽西江原生态苗族情景歌舞剧与静态的西江苗族博物馆,将实物细节与生动、具体的历史叙述相结合作为感官的升华,苗族的史诗历程、历史贡献、文化传承用文化视听盛宴串联,古老而又神秘的西江苗寨的精华治愈心灵,让我们在忙碌的凡尘洗礼世俗,瑰宝净化空间。

华灯亮起,千户苗寨透过这繁星般璀璨的万家灯火,灯火阑珊处的星星点点,留下了擦肩而过的身影。但它美的特色体验不会稍纵即逝,只有亲身品韵才能在心底刻下它的名字--西江千户苗寨,它的美需要你用心探索,用心体会。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