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李时珍、唐伯虎……这些属虎名人出生那年发生了什么?
封面新闻2022-01-26 18:36:14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显示,先秦时期就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在十二地支配属“寅”。历史上,有很多名人的生肖属虎,如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著名画家唐伯虎、文徵明等。在他们出生的那年或次年,又有哪些有趣故事呢?

张衡 (78年-139年),字平子,生于汉章帝建初三年,农历戊寅年,属虎。他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与西方国家相比,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早了1700多年,对中国天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

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朝廷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白虎观当时是朝廷修缮儒学之所。班固等人根据会议结果加以总结,写成《白虎通义》四卷。《白虎通义》继承了董仲舒以后今文经学神秘的唯心主义思想。它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对宋明理学的人性论产生了一定影响。

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属虎,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李时珍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热爱医学。23岁随其父学医,医名日盛。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李时珍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历时27载,三易其稿,终成《本草纲目》52卷,近190万字,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卷5-52为各论,收药1892种,附图1109种。

历史上,1518年发生的大事较少,其中,世界上有记载的第一辆消防车于这年在德国奥格斯堡被建造。这辆车由做金属工艺品的手艺人安特尼·布拉特纳制造。对这台消防车的详细情况,人们知道得甚少。据《奥格斯堡市工艺史》一书记载,这辆消防车是将用杠杆操作的大型水泵装在车子上形成的,其动力是用马匹来牵引。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唐寅取名寅与寅年有关,有说法称他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寅时,但真实情况是他仅为寅年所生,故名唐寅。

绘画史上,唐伯虎与沈周、文徵明、仇英等人合称“明四家”。唐伯虎一生坎坷,却丝毫不影响文学成就,不仅有诗文画,还有音律,多采用民歌的形式。描写唐伯虎的影视剧有很多,最著名的是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不过,唐寅的人生里从没有过什么秋香,甚至因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名声在外,“九娘”竟被认为是他的第九位妻子。沈九娘懂唐寅的才情,全力支撑起他的生活。苏州闹水灾时,唐寅的画滞销,家里困顿到连柴米都没有着落,沈九娘苦心操劳,终于一病不起,溘然长逝。

在唐寅出生的1470年,还有一位才子也出生了,他就是唐伯虎的好友文徵明。两人性格差别巨大。唐伯虎风流旷达,才气逼人;文徵明老实本分,为人严肃。谈起唐寅,文徵明在《简子畏》中说:“坐令端人疑阮籍,未宜文士目刘叉。”在文徵明看来,唐寅是像魏晋阮籍、唐代刘叉那样疏狂有才的人物。跟唐寅相比,文徵明像是一个“笨小孩”,但他却按照自己的节奏,踏实走好每一步,最终却成为诗、文、书、画无一不精的“四绝”全才,取得令人仰慕的艺术成就。

1523 年,唐寅走完丰富、起伏的一生,而54岁的文徵明还在小步前行,仍没中第。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日,已90岁高龄的文徵明为御史严杰的母亲写墓志。写到一半的时候,他搁下笔,端然坐正,走完一生。此时,与他同年出生的好友唐伯虎,已经离开人世36年了。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