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虎年将至!“大脑斧”有多可爱不必多说了吧!
共青团中央2022-01-25 07:26:41

2022年是农历壬寅虎年

“虎”音近“福”

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

新年来临之际

全国各地的博物馆迎接虎年

推出了虎年特别策划展览

与大家一起沾一沾“福气”

瑞虎佑安——二O二二新春展

国家博物馆带您来看

2022年1月19日

国家博物馆举办的

瑞虎佑安

二O二二新春展

展出了一件“最有范儿”的文物

故宫曾为它单独办展

它就是铸造于西周时期的

青铜虎鎣

提到古代的“小老虎”文物

虎符拥有重要的位置

西汉堂阳侯虎符同台亮相

小文物承载古代军国大事

堂阳侯虎符保存几近完好

剖面构造清晰,背部铭文工整

即使过了两千多年

左右两面依然可以开合

在古代

虎符作为调兵遣将的信物

分为左右两半

中央与统帅各持一半

只有两半完全合体时

才能调派军队出兵

除了堂阳侯虎符

在国家博物馆中

还馆藏有秦阳陵虎符

“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12个字

清晰地显现在

虎符左、右颈背上

金白地褐彩雀纹虎形枕

这个在萌中带着一点“凶狠”的小老虎

居然是古人的枕头

在古代

人们相信饰品上带有虎形

能够避凶除恶

南朝就有“虎头作枕,辟厌恶”的记载

现在的很多小朋友

也都拥有过小老虎枕头吧

上海博物馆带您“虎年看虎”

提到小老虎形状的枕头

当然不只有国家博物馆馆藏

这件是来自上海博物馆的

金代黄地黑彩雁衔芦苇纹虎枕

色彩鲜艳

笔法生动活泼

除此之外

博物馆中的其他小老虎们

也个个活灵活现

西汉鎏金虎镇

金代秋山玉饰

精细的雕刻手法

将老虎形态刻画得生动传神

除了线下展览

上海博物馆

还在线上展出了4件文物

其中包括

清代沈铨《花鸟走兽册》

清代福建漳州

《招财纳福辟邪年画》

以年轻化的方式

传递文物背后的历史记忆

“虎年说虎”

一同走近来自广州的小老虎们

错金铭文虎节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错金虎节

根据上面的铭文和制作风格判断

它与楚文化有关

西汉龙虎并体玉带钩

钩首是虎头,钩尾为龙头

龙虎双体并列

龙张口衔环,虎爪抓环

构成一幅龙虎争环的图景

在古代

人们就喜欢“龙、虎”组合

除此之外

人们还喜欢把老虎的图案

刻画在木板上

广州博物馆收藏的

清代木雕“铁拐李骑虎”图版中

铁拐李侧脸面带微笑

神态安详

一手似准备轻拍虎头催虎加速

画面栩栩如生

“虎”袋来临

南京市博物馆邀您打开

这是来自35万年前的

虎左下颌化石

1993年出土于南京

汤山葫芦洞旧石器时代遗址

在中国文化中

虎是勇猛、威武的象征

早在远古时期

虎就作为图腾

被人们用作装饰物

借此“免灾避难”

随着工艺的提高

虎的造型设计除了“凶”

渐渐也出现了“萌萌哒”的形态

比如青瓷虎头罐

青瓷刻双翼纹虎子

浙江杭州最“真”老虎展

虎形装饰看得差不多了

接下来一同看看“本尊真身”吧

浙江杭州举行的

虎年识虎——虎年生肖贺岁展

东北虎、华南虎等动物标本

剑齿虎、巨颏虎等古生物化石

一一亮相

不论过去还是现在

人们都喜欢借虎的形象

表达保佑平安的心愿

也为未来生活顺遂祈福

这些虎头虎脑的文物

你最喜欢哪一个?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