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400场成限定版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为何红遍全国?
东方网2022-01-24 07:29:26

“风雅颂韵”四组主演首次齐聚舞台 上海歌舞团供图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1月23日报道:“今天,会是一场绝版的电波…… ”1月23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第400场开演前,朱洁静在微博发出这样一条动态。当天也是《电波》首轮驻场演出正式收官之日,“风雅颂韵”四组主演首次齐聚,四组“兰芬”和“李侠”出现在舞台中央,上海歌舞团为本场观众送上惊喜“彩蛋”。

从2021年7月16日首场驻演到今天,《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上海驻场演出总场次接近百场。192天的时间,这个驻演项目走过一个个里程碑,秀出上海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也为国内驻场演出探索出新的模式。今天,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和上海歌舞团共同宣布,2022年4月至9月,《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将继续在美琪大戏院驻演。

80岁的美琪大戏院见证了“电波”第300场、第400场。据统计,“电波”首轮驻演的上座率超过8成;同步的全国巡演共计走过13个城市,上演63场次,上座率几乎也都超过当地规定上座率的9成。  

 “从业界来说,近年来中国舞剧能够连续半年在一个剧场里持续演出,同时还在全国其他城市进行巡回演出是非常罕见的,所以整个上海的演出界甚至全国的文艺界都在关注着这一次驻演。“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自豪地说:“这在国内舞剧史上绝无仅有,我们创造了历史。”

“驻场+巡演”双线并行,让“电波红”进一步席卷全国。刚刚过去的12月,“电波”剧组又迎来“史上最高密度”的演出,在京沪粤闽四地接力上演了47场。2019年首演以来,《永不消逝的电波》足迹已遍布全国40余座城市,向各地观众传递着上海的红色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

三年多来,追随这段红色旅程的,有初次走进剧场的年轻人,有二刷三刷、甚至超过五十刷的忠诚粉丝,还有心怀热爱、为一部戏特地来到上海的观众。穿越时空,“红色电波”不仅被今天的年轻人接收,“电波红”也成为他们心头的“年度主打色”。主演朱洁静在社交平台上感慨:“哪怕是已经到了疲惫的极限,也能从现场观众里找到力量。”

  “驻场+巡演”双线并行模式,也给院团带来了演员压力。去年7月,上海歌舞团广发英雄帖,在全国范围招募“电波”演员。最终,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50位青年舞者突出重围,怀揣梦想加入“电波”大家庭。历经两个月的“魔鬼”训练,这些年轻舞者褪去青涩,迅速成长、蜕变,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半年来,王佳俊、朱洁静;侯腾飞、王景;方文、毕然;韩睿泽、徐莹,“风雅颂韵”四组主演辗转各地、架起桥梁,红色《电波》在各自地交相呼应。

很多演员用 “刻骨铭心”这四个字来形容这段难忘的经历。见证了“电波”从排练合成到最后舞台呈现的演员郝雪瑜,对上海歌舞团严格把控每一个细节感触颇深,“在这种工作的氛围下我们是万万不可松懈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也才得以进步。”演员王天希望在团里学到的知识和感受,去影响更多热爱舞蹈的人。

   “上海歌舞团给全国青年人才打造一个追梦的地方。”陈飞华表示,上海歌舞团面向全国招募新演员,收到近200位专业舞者报名。经筛选,40人来上海应考,21位《永不消逝的电波》项目演员也参加歌舞团招聘考试。“势头很猛!这几年,想来上海歌舞团的演员大量增加,离不开《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等标杆性剧目全国巡演、上海驻演的示范效应。”

作为上海的一张城市名片,“电波”显示出现象级剧目的引领效应,推动驻演成为城市一大文化现象。 最近,大家在南京路步行街、陆家嘴东方明珠、虹桥机场航站楼等都市地标都能看到,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以及一系列精品演出,通过公共文化窗口,“秀”出了城市软实力。“电波”驻演的运营团队还尝试通过抖音带货等更多新玩法,不断推动“电波”的出圈效应。

“《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驻演是对以往模式的再次升级,覆盖的观演人群和演出体量都‘非常百老汇’,这也说明上海已经具备了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基本样态。”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表示,舞剧驻场元年的探索给演出市场很多启发,”集团还将联动旗下院团,挖掘更多精品剧目资源,围绕内容精耕细作驻演市场。接下来,我们将在杂技、沉浸式戏剧、舞剧的基础上,进一步尝试推出更多类型的驻演,比如话剧、音乐剧、古典音乐等。”

作者:包永婷
选稿:孙衍康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