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东边野兽“偏向虎山行”限时展来袭 新生代美谷企业展现温柔又勇敢的力量
上海奉贤2022-01-22 13:29:20

虎年降至,各大品牌纷纷推出“虎”年限定,将五花八门的“虎”元素设计在各种产品上。来自奉贤的草本护肤品牌东边野兽则另辟蹊径,以“偏向虎山行”为主题在线下推出艺术展,开启他们在闹市中心的“游牧实验室”。

一场在“虎山”上的展览

“东边野兽的运作由两个实验室协同展开,一个是负责研发与技术的草本实验室,另一个则是专注与消费者沟通、输出价值观的灵感实验室。而这次的展览是我们在2022年启动的第三个实验室——游牧实验室Labplus。”记者在企业负责人何一的带领下,走进位于陕西北路549号的晋公馆,也是本次展览的举办地。

在这栋时髦的百年花园里,处处都散发着艺术、时尚与文化相融合的气息。展览中,古色古香的民国建筑与鲜艳前卫的展品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让记者印象深刻。而展厅的正中央,则摆放着一颗古树形状的艺术品,茂密葱郁的植被蕴藏着一股神秘感,独自刻画出浓郁幽深的山野景象。然而,古树的周边则摆满了东边野兽的“拳头”产品,双方在格格不入中,构成了一幅充满生命力与现代感的画面。

除了东边野兽的几款主打产品外,本次展览中还有一个主体植物装置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何一介绍,这个装置将经历一个7天的自然生长过程。“7天中,我们将全程记录它的变化。而展览中所有的植物以及植物预料,都会被回收和upcycle,变成回馈给观众的礼物。”

此外,不少展品也都设计了可以互动的环节,市民在扫描二维码之后,就可以戴起耳机,听取装置讲解、实验探索和产品介绍,同时还能享受东边野兽的原创主题歌曲,度过烂漫惬意的一段小时光。

据悉,本次“偏向虎山行”限时展的数字艺术作品是东边野兽携手数字艺术家高阳共同创作,图案由蓝色山脉与红色流水组成,这既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迷人斑纹,又是虎纹的一种抽象化艺术形式。高阳表示,“偏向虎山行”这一设计中山的形体是虎的大概轮廓,山的肌理也是虎皮条纹的呈现,同时在颜色上混合了青绿山水与黄土高原的感觉。

一种“勇闯虎山”的想法

“传统中草药学不是腐朽玄学,国潮美学不止步于雕龙画凤,东方文化也不仅仅是吟诗饮茶、梅兰竹菊,仙风道骨......”致力于创造一个新的非传统东方护肤品牌,何一与团队的其他伙伴在前期筹备了近两年时间,“东边野兽”的品牌于去年11月正式上线。

何一说,自己此前在欧莱雅集团法国总部品牌与产品开发部门(DMI)工作多年,回国后在头部本土品牌担任品牌与产品总监。“我们新生代品牌人有幸生长在这个多元、高效、开放的时代,不能被困在单一的文化记忆里,需要汲取世界的养分才能不断生长,影响当下,创造未来。”抱着这样的想法,何一与其他创始人一拍即合,以东方植物为亮点,开发了灵芝修护精华油、菌王修护面膜霜、玫瑰普洱洁颜露等一系列产品。

“我在欧莱雅开发的中国来源的天然活性物,被应用在兰寇、巴黎欧莱雅、YSL等国际品牌的配方体系中,起到核心的功效作用。但往往因为文化差异,这些东方植物不会成为营销重点,成为了‘幕后英雄’,确实让人觉得有些遗憾。我参加创立东边野兽,是希望有一天,全世界都可以体会到东方草药了不起的智慧。”创始人之一的白焱晶博士说。

同时,企业创立初始便坚持公平可持续的开发原则,在包装上全面运用可回收材料和环保工艺。东边野兽品牌联手为国际品牌提供绿色解决方案的岩石营造团队一起推出再生材料包装,将顶级大理石材料的边角料回收再利用打造成产品包装。

另外,东边野兽将可回收融入产品打造,从容器功能的构成角度提出了更彻底的解决方案——替换芯模式。在承载内容物的替换芯上做到用料最低化,且包装可进入循环回收系统。外壳采用家居耐用品标准工艺,提供永久性循环使用的可能,减少护肤品容器用完即弃带来的环境压力。

“对于东边野兽而言,中国是故乡,世界是归途。2022年,我们将继续用一种‘偏向虎山行’的精神,继续实验、继续行走,继续感受治愈与灵感,感受美,感受人与人、地域与地域之间的连接。”何一充满信心地说道。

(转自:上海奉贤)

选稿:张丹洋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