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宜昌市渔政回应屈原故里中华鲟养殖场困境:今年能享受到补助
澎湃新闻2022-01-22 10:12:00
中华鲟,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基地。澎湃新闻记者 温若寒 图

中华鲟,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基地。澎湃新闻记者 温若寒 图

屈原故里最老养鲟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254条中华鲟的守护人老梅有一桩憾事仍未解决。

2021年夏末秋初,养殖保种子一代中华鲟数量居全国第四、湖北省第二的老梅鱼场,被上游一项工程的施工队挖断并占用取水渠,导致养殖用水紧缺;此外,上游施工改渠泡水泥沟槽的水,也未经允许冲进中华鲟鱼池;随后多条中华鲟翻肚,虽经全力救治,最终两条10多岁的中华鲟大鱼分别于9月26日和10月1日死亡,大批西伯利亚鲟小鱼死亡。

事件发生四个月后,老梅称,仍然没有人对此事负责;临时架设水管未能实现通水;该中华鲟养殖场仍处于应急抽水状态。

湖北宜昌一中华鲟养殖场被挖断取水渠四个多月,目前当地检修水管保供水。(02:59)

此外,在个人贴钱养殖中华鲟十五年后,陷入困境:鱼场养殖条件有限,老梅年近七旬,债务如山。

针对老梅鱼场的遭遇,2022年1月19日,宜昌市农业农村局渔政科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如果是造成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死亡,建议直接报案,“(会由)公安部门按程序办理”。

前述负责人表示,“目前最关键的是,首先把鱼(中华鲟)保住。把现在的水搞好,这是最根本的。”截至1月19日,通向老梅养殖场、新架设的水管还在施工。“近期的(应急)水源还是有保证的,但是怕万一来场雨,(河道)上游水质发生变化,容易引起(问题)。”

该负责人还带来一个好消息:2021年的中华鲟养殖补助资金,老梅鱼场可以享受到。“(今年)春节前后可以到位。”

这将是该政策实施三年来,老梅鱼场第一次拿到相关补助资金。

宜昌市渔政:最关键的是把鱼(中华鲟)保住

起源于亿年前白垩纪的中华鲟,古老而珍贵,被称为“最恋家的鱼”:生在长江,长在海里,万里归家。它是海洋与河流信息和物质交流的重要纽带,是反映海洋和河流生态状况的重要指示性物种。曾经数以万计,如今在野外却难觅踪迹,在长江中的自然繁殖繁殖活动更是多年未见,已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极危物种。

2015年农业部印发的《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年)》称,“长江中华鲟繁殖群体规模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10000余尾下降至目前的不足100尾。葛洲坝截流至今33年来,中华鲟繁殖群体年均下降速率达到约10%,情况令人担忧。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中华鲟自然种群将迅速走向灭绝。” 

针对老梅鱼场遭断渠和中华鲟死亡事件,1月19日,宜昌市农业农村局渔政科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如果是造成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死亡,“像掏鸟案一样,直接就是刑事案件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处理不在我们渔政部门”,“他直接报案,之后首先要立案要侦查”,“公安部门按程序办理”。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基地。澎湃新闻记者 温若寒 图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基地。澎湃新闻记者 温若寒 图

前述负责人表示,“目前最关键的是,首先把鱼(中华鲟)保住。把现在的水搞好,这是最根本的。”经实地走访、了解,1月19日,水管还在施工。“近期的(应急)水源还是有保证的,但是怕万一来场雨,(河道)上游水质发生变化,容易引起(问题)。”“3月份一涨水,水一浑……”

1月16日,水管架设现场。受访者供图

1月16日,水管架设现场。受访者供图

此外,该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老梅鱼场养有子一代中华鲟200多尾,是宜昌市最多的一家。2021年的中华鲟养殖补助资金,老梅鱼场可以享受到。“接近20万,大概这么个数字。”“(今年)春节前后可以到位。”“重大项目要党组会通过,然后下发到县里面,县里直接给他。”

该负责人说,中华鲟养殖补助资金来自国家层面、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湖北省方面制定了一个资金使用方案,“(省里的)文件这次只是说,给中华鲟养殖的业主给予补助。”“我们严格执行省里制定的方案。”

如果老梅鱼场顺利拿到前述补助,这将是湖北省自2019年实施相关政策并下发中华鲟补助资金三年来,老梅鱼场第一次拿到相关补助资金。

宜昌市农业农村局渔政科前述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老梅鱼场和水源地相隔太远,中间隔了几公里,这本身就是个风险。老梅鱼场的中华鲟最初养在网箱里,在长江中,水体很大。后来清理网箱,中华鲟被转到现在这个小鱼场养殖,目前确实存在养殖风险。这些问题跟上级部门汇报过,但尚没有一个明确的意见。

遭遇断渠近五个月,新架设水管一度试通水

老梅的养殖场位于三峡库区的屈原故里秭归县,距离三峡大坝仅十公里。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事发时,上游一项涉长江大保护的生态廊道工程施工,先是泡水泥沟槽的水冲下来,冲进中华鲟鱼池。2021年8月底,工程队又强行挖断了老梅鱼场的取水渠。他两次报警,还提前给县里递交报告预警,最终没能拦住被断渠。

“泡水泥沟槽的水,含碱,是有毒的水!”老梅说。随后,多条中华鲟大鱼翻肚,西伯利亚鲟小鱼开始批量死亡。

受影响死亡的中华鲟。澎湃新闻记者 温若寒 图

受影响死亡的中华鲟。澎湃新闻记者 温若寒 图

老梅测温发现,中午时,地面温度甚至超过40摄氏度,但他没有更多的水给鱼池里的中华鲟降温。2021年9月26日,一条中华鲟大鱼死亡,体长近两米。五天后,2021年10月1日,又死亡一条。

老梅鱼场的取水渠为何被工程队挖断?2021年9月29日,湖北秭归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曾书面回复澎湃新闻称,开工前,2021年4月,跟老梅签有协议进行“改渠”,目前正出资为老梅鱼场架设水管,“永久性解决中华鲟养殖场的水源安全问题。”

老梅却对他们所说的“协议”进行否认。他说,此协议非彼协议,他没签过断渠的协议。签的唯一一份协议只是为了建滤沙池,避免施工泥沙落入取水渠,造成水源浑浊。

2021年8月份,为了阻止施工队强行挖断、占用中华鲟鱼池的取水渠,老梅曾报警,并向湖北秭归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当地多个部门反映情况并求助。

但当年8月底,取水渠还是被挖断了。生态廊道的路基挡土墙建进了鱼场的取水渠里。

此后,老梅鱼场只能放弃原有的主水源和取水方式,从流着浅水的河道里,或下游水电站应急抽水。

受影响死亡的另一条中华鲟。受访者提供

受影响死亡的另一条中华鲟。受访者提供

2022年1月19日,秭归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水管于1月18日已安装到位,打开闸阀方能出水,该闸阀由老梅管理。

但老梅回复澎湃新闻称,19日上午11时,水管还在检修;且闸阀一直由涉事工程项目的施工方管理。

老梅解释说,闸阀是2021年11月中旬安装的,目前由施工方管理;因水管一直处于调试检修状态,施工方至今没有将闸阀移交。2022年1月19日14:30,施工方打开闸阀试通水;19时16时许,有少量水到达下游,还需要进一步检修,查看水量小的原因。

对于前述水管的通水问题,1月19日,湖北秭归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项目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我们只是确保水管接通,但是不能确保水管里面有水。”“每年有枯水季。”

涉事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工地入口。澎湃新闻记者 温若寒 图

涉事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工地入口。澎湃新闻记者 温若寒 图

作者:澎湃新闻记者 温若寒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