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物候日志:大寒,岁寒三友旧与新
周到2022-01-20 16:33:12
在廿四节气中,若以立春为岁首的话,今天迎来的季冬丑月中气大寒,就是辛丑岁末最后一气,也是一年之中最寒之时,古称其为“岁寒”时节。十五天后,即是新岁立春。

冬令养藏,岁寒之时更须注意保暖,特别是江南寒湿,饮食起居上,“火锅、围巾、暖宝宝”这三样新“岁寒三友”必不可少。在微博上,我还看到一美食博主戏谑言道:“烤红薯、糖炒栗子和冰糖葫芦,总能轻易俘获冬天的我们,史称岁寒三友。”还有诸如雪地靴、羽绒服、口罩等等各种版本的“岁寒三友”,倒是传统的岁寒三友是啥,年轻人都不太去关心了。

南宋时期的浙江丽水诗人姜特立在《道堂以梅结屏》诗中云:“岁寒三友要君知,不比凡花儿女姿。颇爱槎枒却高古,正嫌纠结玷幽奇。豪夸何用锦为障,潇洒须添露作帷。可是道人多事在,横斜请看昔贤诗。”

传统以“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之说始于何时、何人已难考据,以岁寒三友为题材的诗书画作则始自宋代。

本期题图即为南宋画家赵孟坚的《岁寒三友图》,目前传世有两幅,一幅为扇面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题图所采用的是另一幅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册页画面局部,画面为松、竹、梅花三种植物折枝成束的纸本墨笔写实。南宋末期著名诗人刘克庄在其《十叠》诗中道:“天子封松作某官,相君复报竹平安。梅花一点无沾惹,三友中间独岁寒。”松,为百木之长,有百折不摧的正直骨气。相传武则天在嵩山封松三品官阶,诗中的“天子封松作某官”,所指即为这一典故。《礼记.礼器》曰:“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上海曹素功墨厂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以陈毅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为题材制作一笏墨,已成为文房笔墨藏家的收藏品。

竹,有贤德气节,白居易《养竹记》写到:“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扬州八怪中的郑燮以写竹闻名,他的《竹石》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将竹之坚韧气节描绘的淋漓尽致。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在严寒中,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香气清芬,高洁优雅,代表了君子洁身自爱的孤高清气。唐代诗人崔道融咏梅曰:“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令近代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赞曰:“上句写梅之香韵,次句写梅之品格,足高压百花矣。”明代周珽的《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赞美崔道融这首《梅花》诗曰:“梅为百卉首领,韵清香远,淡寂孤洁,最为幽人所契。唐人咏之者,偏不多见。此篇前四句,已尽梅本来丰骨面目。后四句,以对梅深情,致爱惜之意。国家岂少孤芳之士,安得怜才者,可与言诗。”

这传统的岁寒三友,是古人借物言志,寄物抒情,以骨气、节气、清气来澡浴精神,在岁暮年初之时,涵养心灵,蓄藏精神能量以迎接新岁到来。今天,我们贴着暖宝宝、围着围巾,吃着烤红薯、糖葫芦、炒栗子和火锅的时候,别忘了传统的岁寒三友是凝结了千年以来的文脉能量,可以温暖心灵、滋养灵魂的宝贵精神食粮。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岳强

作者:岳强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