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东方快评丨“电商特供”,特供伪劣产品?
东方网·东方快评2022-01-20 09:01:03

在投诉平台搜索“电商特供”“电商专供”,便会发现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从直播间买入的皮鞋易开胶、鞋底易开裂;在线上自营店订购的婴儿纸尿裤透气性差,导致孩子起皮疹;官方网店的衬衫材质薄、不耐穿……一些电商特供产品失去原有优势,与质量低劣画上等号,成了高品质商品的“缩水版”。(1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网购时代,不少消费者习惯于先到线下实体店挑选商品,再到网上厂家自营店下单购买。在潜意识中,许多人都觉得“同一个厂家的东西,网上买更便宜”。然而,“买的没有卖的精”。看起来捡了便宜,买到的却很可能是劣质的“电商特供”产品。

“电商特供”产品,本是顺应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新零售模式,为电子商务量身打造的商品。网购压缩了商品供应链,大幅度降低成本,“电商特供”产品主打“价格优惠”,深受消费者青睐。同时,一些电商平台出于营销宣传的考虑,也会主动与厂家合作,订制一些特定型号的商品,只供网购用户,增强平台的影响力。

不过,一些“电商特供”产品在实践中变了味。有的企业在刻意压低产品售价的同时,在某些零部件上做手脚。对于这些,消费者防不胜防。许多型号“电商特供”产品只在网上销售,消费者难以与实体店的产品质量进行比较。再者,“电商特供”的猫腻往往比较隐蔽,比如冰箱的发泡层厚度薄一些,面板使用的钢板质量差一些,机器的电源线短一些。这些区别,消费者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会逐步发现。

“电商特供”暗藏猫腻,是一场没有赢家的零和博弈。首先,消费者毫无疑问是输家。只是冲着网购的低价而去,不成想商品的质量也打了折扣。不仅严重影响消费体验,一些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还会危害消费者人身安全。其次,企业看似从中渔利,却是杀鸡取卵,最终损害了自身的品牌形象。消费者在上当受骗后,势必对企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产生负面评价,拒绝继续购买相关产品。此外,“电商特供”也让电商躺着中枪。一些消费者怀疑是企业和电商平台合伙欺骗消费者,进而对网购用脚投票,影响电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只有货真价实的“电商特供”才能产生双赢的效果,试图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只能造成双输。不仅“电商特供”会渐渐无人问津,线下实体店的销售也会受到影响,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企业必须认识到,电商销售渠道之所以低价,主要是没有店租,以及减少了流通环节,不能因此对网购消费者另眼看待,随意偷工减料。

此外,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针对特供产品提供相应的定制监管。日前,全国多地集中开展2022年春节期间打假专项行动,对电商特供等畅销品加强监督抽检,依法严厉打击电商平台虚假宣传等行为。像这样的监督检查应该制度化常态化,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商品立即停止销售,全面清理,并计入企业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开,对于涉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更要依法处罚。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经营同样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消费者权益。只有用严格监管让企业和电商平台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才能从源头规范“电商特供”,避免沦为劣质产品的代名词。

作者:张涛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