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29家社区长者食堂已在闵行建成 你家门口有吗?
今日闵行2022-01-18 18:49:27

上午11点刚过,位于莘松三村43号的莘松社区食堂,桌上已经摆满了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餐食,“食堂的菜太好吃了!”家住周边的王阿姨一边享用一边不停地称赞着。

记者了解到,围绕养老服务年度工作任务,闵行以“养、食、居”民心工程为抓手,已全面超额完成2021年市政府和区政府下达的养老服务类为民办实事项目目标。

其中,针对老年人最为关切的吃饭问题,闵行通过“助餐点+社区长者食堂+中央厨房”布局,不断构建完善家门口的老年助餐网络。截至目前,已建成147个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其中包括29家社区长者食堂,5家中央配送中心(中央厨房),日供餐能力达23000客,达到65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的8%。

从细节出发

用心打造家门口的贴心食堂

作为闵行区示范型、标杆型社区长者食堂,为满足老年人用餐精细化的需求,2021年9月正式营业的莘松食堂聚焦“智慧”与“舒适”,引入智慧助餐系统,实现线上点餐、自主结算、人脸支付、营养数据查询、分析等智慧助餐功能。同时,针对一些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特殊老年群体,餐厅还为他们提供了定制菜品,也为不同人群调配了药膳食谱,提供高品质服务。

(资料图片)

作为一家充分体现人文特色的社区食堂,在餐厅中随处可见适老化元素,如就餐区、洗手台、卫生间设计等,确保了就餐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为了提供充分的人文关怀,莘松食堂分设了多个功能专区,包含爱心专座区,专设轮椅就餐区,提供辅助进食类餐具;记忆家园区,打造社区老年认知障碍宣教、早期筛查阵地,赋能家庭照护;多功能活动区,提供健康饮食指导、免费讲座、公益活动等个性化需求服务。

为让老年人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在亲情的陪伴下原居安养,以宾川路和北竹港交汇处为圆心,“一桥四方”15分钟为老服务圈已辐射江川路街道整个电机片区,而处于宾川路502号的社区食堂,近日也进行了全面升级。

升级后不仅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香樟小厨”,菜品种类也随之更丰富,口味更贴近群众喜好,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用到美味健康的三餐。

为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进一步规范闵行老年助餐工作,不断构建完善家门口的老年助餐网络,记者了解到,目前闵行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刚性需求,有序推进社区助餐服务场所建设。采用“中央厨房+专业配送”的方式,在城区老年人口集聚、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兴建一批社区食堂,并向周边助餐点辐射。

“我们鼓励引进优质品牌连锁餐饮公司运营社区长者食堂并辐射周边社区助餐点,为老年群体提供多元化、多选择、安全、健康、美味、实惠的餐食。同时,还发挥养老机构做老年餐的专业优势,通过打开机构‘围墙’,赋能社区助餐,助力机构社区融合发展。”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探索“助餐+”模式

打造为老服务新家园

家住虹四小区的王阿姨一早就来到了古北社区食堂,下午她要参加虹桥镇老龄办和食堂经营方在二楼多功能区举办的生日会。

王阿姨先是用敬老卡享受85折的优惠早餐。然后她上到二楼多功能区,向养老顾问咨询关于“长护险”的政策。10点30分,食堂开饭了,王阿姨下楼用餐,并打包了三个菜,这是她和老伴今天的晚餐。享受完“舌尖上的美味”,便和几位相熟的老伙伴在二楼聊家常,期待着下午生日会的到来。

是的,你没有听错,这就是王阿姨在古北社区食堂充实的一天。如今在闵行,社区食堂已经不只是一个助餐场所,这里已经嵌入了多项养老功能,形成了“助餐+”的服务模式,成为了政府联系社区老年人的一条纽带。

作为七宝镇建立较早的社区食堂,2021年上半年,大上海社区食堂重新装修。独具特色的是,为了优化区域内老年人的就餐体验,食堂每日将加工好的餐食热链配送至皇都、万科和静安新城一居委3个助餐点,让老年人在助餐点也能享受到“点餐+堂吃”的社区食堂情景化服务模式,从而将助餐点升级赋能为“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暖”的“没有厨房的食堂”。

助餐点面积虽小,但功能齐全,为老年群体提供多元化、多选择、安全健康、美味实惠的餐食,还在设计时加入了老上海的元素,让老人们在用餐时感受到家的温馨。

据悉,在已有老年助餐服务场所的基础上,2022年闵行将再增30处老年助餐服务场所,通过“助餐+”模式,进一步打造更多的为老服务新家园。

“就近、便民、价廉”

不断提高为老助餐服务水平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规范闵行老年助餐工作,不断提高社区为老助餐服务保障水平,早在2020年7月,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督局就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区老年助餐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要加大社会的参与性。通过区、镇两级助餐补贴,鼓励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助餐项目,支持社会力量运营社区长者食堂,鼓励社区长者食堂规模化、连锁化、标准化运营。各街镇(工业区)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选择、创新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养老助餐模式,形成符合区域特点的为老助餐服务模式。

另外,《指导意见》中明确,助餐机构需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食品经营活动,加强人员培训考核和健康管理,做到食物烧熟煮透,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污染,规范开展膳食分装和餐饮具清洗消毒,防范各环节食品安全风险。

闵行已建成的社区长者食堂及中央厨房

(截至2021年12月)


选稿:潘子慧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