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天安千树”附近航拍令居民头疼 常有无人机坠落至居民家中
解放日报2022-01-17 07:21:01

天安千树与中远两湾城相对,仅间隔一条苏州河。唐乙隽摄

近日来,上海苏州河畔新晋网红地标“天安千树”附近刮起一阵“航拍风”,不少网友甚至将“用无人机拍摄空中全景”列为天安千树推荐拍摄方式的首选。

这令天安千树附近的居民们头疼不已。据多家媒体报道,自商场开业以来,附近小区上空常有无人机出现,其飞行高度与高层窗口几乎持平,居民们开始担忧自己的隐私。此外,还常有无人机因操作不当坠落至居民家中,机主或直接上门、或报警寻机,都使居民们的日常生活颇受打扰。近日,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也接到市民徐先生的反映:“我在小区散步,眼看着一台无人机掉下来,‘坠毁’在我面前。”据徐先生介绍,这台无人机并没有张贴实名认证的二维码,事发后也没有机主前来寻找、认领,“砸到了行人、车辆,该怎么办?谁来负责?”

有规定,但“主要靠自觉”

关于施飞无人机,专业航拍人小S(化名)认为这是一件“有规定,但全凭自觉”的事。

据小S介绍,航拍无人机属于“低慢小”航空器的一种。飞行前,首先需要为无人机取得“身份证”。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规定,机主需在初次购买后即完成实名登记,将无人机序列号等信息录入,并绑定自己的身份信息。完成实名登记后,还要登录上海公安机关智能无人机管控系统,录入无人机的序列号、型号、厂商、所属地区、机主姓名及身份证号。“在航空局实名登记后,注册邮箱内便会收到一个二维码,打印张贴在机身,就相当于这架无人机的‘身份证’了。”此外,无人机在每一次飞行前都需通过智能无人机管控系统报备飞行的时间、区域及高度。“系统自动判断后,如果不涉及管控区域,一般都能通过。”

但要求是要求,是否遵守则是另一回事。小S表示,很少有“飞友”会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更有不少航拍爱好者连实名登记都没完成,坠落在徐先生面前的无人机即是一例。“其实,只要不涉及管控区域,‘黑飞’(即未经报备的施飞)也不会产生什么处罚。”

记得几年前初入行时,小S曾通过无人机厂商官网及各大视频网站,仔细学习了安全飞行指引教程,取得相关证书后,方才“持证上天”。“教程一直在,但学的人很少,考证也不是必须的。购买无人机时,店家也不会提醒我们要先进行一些理论学习。”

无人机在增加,监管须跟上

“其实我们对于居民区并没有拍摄的兴趣,这里也不是禁飞区。”1月10日傍晚,当记者来到天安千树时,一位正准备施飞无人机的市民说。记者通过这名航拍爱好者了解到,对于消费级无人机,部分厂商会在生产时按照国家空域管理规定安装电子围栏系统,“在管控区域内,大多数无人机无法起飞。即便有些厂商没有植入禁飞区,执法人员也会用电波枪将禁飞区内的无人机射落。”

据介绍,消费级无人机都是质量小于7千克的微型无人机,机主无须持证,即可飞行。记者查阅了民航部门出台的多项规定,对于微型无人机的管理,确实除实名登记、飞行备案外,其他内容几乎只字未提,甚至未禁止微型无人机在人口稠密区作业。

那么,当无人机在非禁飞区内造成扰民现象该怎么办?基于当下相关法规不完备的情况,针对无人机扰民事件,执法部门只能发现一桩、处理一桩。“一般会对已经形成的后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处罚。”在致电12345市民服务热线后,徐先生迅速得到公安部门的回应,民警称会将飞入居民区的无人机用电波枪射落,但徐先生认为,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无人机的监管上存在“缺位”。

中远两湾城的居民们认为,随着消费级无人机在摄影、娱乐等方面的广泛运用,相关监管仅有对禁飞区的管控远远不够。“无人机不应触及城市的安全底线”,业内专家认为,除完善针对微型无人机的法律规范、严格落实登记备案工作、建立有效的联合监管机制外,无人机企业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作者:唐乙隽
选稿:夏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