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时隔5年日本再发海啸警报,汤加火山爆发或致全球变冷?
第一财经2022-01-16 16:37:42

从新西兰到日本,再到美国、加拿大,多国已感受到了汤加海底火山爆发的威力。

据日本气象厅的信息,在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一处岛屿海底火山15日发生剧烈喷发后,16日凌晨,日本气象厅连续发布海啸警报。这是日本自2016年11月以来首次发布海啸警报。

截至第一财经记者发稿时,日本的海啸警报已全部解除。日本上一次大规模发布海啸警报还要追溯到2016年。当年11月22日,日本本州东岸近海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随后,日本发布海啸警报。日本气象厅当时的消息显示,该次地震为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余震,也是2014年7月12日以来首次发生里氏7.0级以上强震。在地震发生4小时后,海啸警报解除。

不仅仅是日本,在汤加海底火山爆发后,美国、加拿大在内的多国都发出了海啸预警。新华社消息,中国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根据最新监测结果分析,中国沿海海域于16日凌晨监测到海啸波,其中浙江石浦站最大海啸波幅约20厘米,其余潮位站海啸波幅均小于15厘米。此次过程未对中国沿岸造成灾害性影响。

日本气象厅在16日凌晨一度发布的海啸预警(来源:日本气象厅网站)

日本虚惊一场

5日深夜至16日凌晨,日本气象厅已在多地观测到海啸情况。比如,鹿儿岛县已观测到1.2米的海啸,岩手县附近海域也出现了1.1米的海浪。

日本气象厅率先对鹿儿岛县附近的奄美群岛(Amami)、吐噶喇列岛(Tokara )发布“海啸警报”(tsunami warning),同时向日本列岛太平洋沿岸地区发布“海啸提示”(tsunami advisory)。此外,在岩手县观测到1.1米的海啸且潮位还在上升,气象厅随后也针对岩手县发布了海啸警报。

目前,奄美群岛、吐噶喇列岛的海啸警报已降级为海啸提示。但岩手县仍未解除海啸警报。

日本气象厅表示,即使一场海啸已经到达海岸,其他的次生海啸也可能随之而至。因此,建议沿海地区民众保持警惕,且不要进入发出海啸警告的沿海地区,因为当地的潮水流动的速度比平时更快。

此前,地方政府向青森县、岩手县、千叶县、鹿儿岛县在内的7个州的沿海地区的21万居民发布了疏散令。此次海啸对日本的影响尚未公布,但据日媒公布的画面,日本太平洋沿海海域的多艘船只因海啸颠覆倾末。不过,日本的主要核设施并未报告安全事故。

全球或变冷?

此次海啸发生之际恰逢日本2022年度的国内高考的第二天。日本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的负责人表示,除了岩手县一处考点的考试取消外,其余考点正常进行考试。约195位受影响的考生将择日进行补考。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气象厅表示,此次汤加海底火山喷发的影响仍需密切关注,因为通常海啸由地震引发,而此次海啸则由火山喷发引起,并不多见。对于此次海底火山爆发的成因,日本东北大学国际灾难科学研究所今村文彦教授(Imamura Fumihiko)认为,火山爆发的大气震动可能最终引发了此次一系列的海啸。而且他强调,此次海啸的移动很难预测,因为主要是由火山爆发引起,而目前汤加的火山仍未停止喷发。

不同规模的火山爆发会给全球社会带来不同影响。外媒报道,小型火山的喷发一般只会影响局部地区的环境和气候,这是因为它们产生的火山灰一般到达不了平流层,火山灰很快会沉降到地表上。但是,会导致局地的空气环境污染。

此前,对国际社会影响最大的还是2010年时冰岛的一处火山爆发。当时由于火山灰在空中迅速积聚且漂浮,导致欧洲多国出于安全考虑,或关闭机场或取消相关航班。当时,欧洲的空中交通一旦告急。

此外,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也会导致全球气温的暴跌。因为火山爆发后,大量的火山灰漂浮到平流层,其中就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其他物质形成的气溶胶颗粒能够反射太阳光线,使得太阳能量难以进入到地球表面,从而导致地球降温。200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时全球气温平均下降了0.5摄氏度。

外媒指出,由于此次汤加的火山爆发规模为近30年来之最,且并未停歇,究竟有多少二氧化硫等物质进入平流层,会对当前的气候产生何种影响,仍需密切关注。

作者:潘寅茹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