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金采风告别仪式:越枝彩凤今归去,“神秀英”人间留余音
东方网2022-01-16 14:50:49

金派耀菊坛,活兰贞,杨贵妃,曲满春申醉天籁;越枝栖彩凤,神秀英,王熙凤,高谢风尘留余音。今天上午,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金派创始人金采风告别仪式在龙华殡仪馆举行。在庄重肃穆的氛围中,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化蝶”绵长悠远的琴音中,亲友、越剧界同人以及一部分自发而来的戏迷痛别一代越剧宗师。

金派艺术留人间

金采风,原名金翠凤。祖籍浙江省鄞县,1929年11月14日生于上海。在所有的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中,金采风走过的艺术道路最与众不同。她既非科班三考出身,也没有进戏校专门训练过。她是唯一一个从纯粹的越剧爱好者,成长为一代越剧名家的演员。

因为从小跟随祖母去看戏,金采风很小就喜爱上了越剧。和所有那个时代的戏迷一样,金采风也会一个人偷偷溜进剧场,回到家里把大床当舞台,被单代水袖,经常学着唱起来、演起来。十五岁那年,她终于如愿考进了雪声剧团越剧训练班,怀着诚挚之心拜师学艺,最早唱小生的她因为经常在电台“顶唱”逐渐崭露头角,之后进入了东山越艺社改演旦角,与吕瑞英、丁赛君,并称为东山的“三鼎甲”。1951年,金采风加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团。

《盘夫》中饰演严兰贞

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金采风创造了《盘夫索夫》《碧玉簪》《彩楼记》《汉文皇后》等众多经典剧目和经典形象。因为擅演青衣花衫并兼花旦,金采风在越剧舞台一直极具个性。她所创立的金派艺术在继承袁雪芬流派基础上,吸收了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等各家精华,自成一格,被音乐家称为“袁腔金唱”。 而金采风本人也因在《盘夫索夫》《碧玉簪》中塑造了两个成功的典型,被誉为“活兰贞”“神秀英”。

《碧玉簪》中饰演李秀英

在追悼会现场,上海越剧院“金派”青衣樊婷婷谈及恩师数次哽咽。她回忆与恩师相处的点点滴滴,“最难忘是我进入上海越剧院以后住在宿舍的六年,我和金老师住得近,一直在一起,包括生活,她一直带着我,跟我聊艺术。“樊婷婷犹记得第一次登台演出,老师为了给她的舞台形象增色,特地送了她头面,正是这副头面陪伴了樊婷婷在青年团的六年时光。在樊婷婷眼中,老师生为人谦虚,生活简单,一生就是为戏而生。在艺术上严谨、认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有时候看你接受得快,她就很高兴,你一下子领悟不了,她就比较着急,不停地示范。虽然年纪大了,有些唱腔会比较累,但她还是会不停地示范给你看。“

戏迷不舍老艺术家

虽然告别仪式不对外公开,但还是有一些戏迷闻讯而来。他们含泪送别一代宗师,站在厅外看着金采风经典唱段的录像,久久不愿离去。

陆女士和贾女士是一对戏迷小姐妹。她们俩一个因为《碧玉簪》中的李秀英、一个因为《汉文皇后》中的汉文皇后“入坑“了越剧,从此成为越剧迷,成为金采风老师的粉丝。今天,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特意来殡仪馆送别一代宗师。在她们眼中,金采风老师是一名在艺术上严格要求,对戏迷又特别亲切的人民艺术家。”她真的特别平易近人,平时看到戏迷都会很亲切地跟我们打招呼。“陆女士和贾女士还在越剧排练厅内见过金采风老师,”当时她已经八十多岁了,但是状态保持得依然很好,身形不走样,皮肤也好,尤其是她那么大岁数了,还在指导学生,身段、唱腔上亲自做示范。“陆女士尤其感叹地说,最近这些年,有好几位越剧界老艺术家相继辞世,很遗憾没有亲身感受她们的全盛时代,但是现在,在她们的传人身上,也能看到老艺术家们的风韵和风骨。“我想,这也是她们留给戏迷的财富。”

天国再续“越剧黄金”

告别仪式上,金采风的子女特别选取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化蝶”选段送别母亲,希望父母在天国再续“越剧黄金”。

在越剧界,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和丈夫黄沙导演一直是越坛的一段佳话。上世纪50年代,在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团,金采风认识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黄沙。一个是从浙江宁波小户人家走出的越剧新星,一个是圣约翰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的穷酸才子。两个对戏剧充满热忱的年轻人因为艺术走到了一起,从此开始了幸福并坎坷相伴的人生。当年,这对别人眼中才子佳人的天作之合,不仅改变了他们各自的命运,也影响了越剧艺术的发展。30多年艺术和生活上的朝夕相伴,使得金采风和黄沙的艺术几乎不分你我。

黄沙一生执导了《梁祝》《追鱼》等大小剧目四十余台,金采风的代表作《彩楼记》《碧玉簪》等,几乎都由黄沙执导,《杨贵妃》等剧目连编剧也是黄沙。金采风曾回忆,黄沙导戏时总是强调,老戏一定要新演,要在不断演出中改进提高、丰富丰满。正是在他的影响下,金采风一戏一格,从严兰贞到祥林嫂,从江水英到许广平,从李秀英到崔莺莺,反复琢磨,精益求精,留下了诸多让观众难忘的角色。

在回忆父母的戏曲人生时,金采风的儿子黄晓光称,小时候父母专注于工作,经常早出晚归,就算是在家,也经常是在切磋剧本,讨论演出效果、表演方式。虽然他们陪伴自己的时间不像其他父母那么多,但他们对待工作和事业的执着,对自己也是一种引领,一种榜样。

黄晓光说,母亲在病榻上还心系越剧事业,经常跟子女和孙辈聊越剧,还让家人把学生的演出内容录像,看完后提出改进建议,转达给学生。“她和父亲的一生都是为了越剧事业,希望他们在天国相聚,再续‘越剧黄金’。”

作者:王永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