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桐乡阿能面
新民网2022-01-15 13:30:57

穿越城区吃一碗家乡的特色面,只为一份记忆里的家乡味道。

江南人爱吃面,各地都会有一两种特色面。桐乡的酥羊大面是久负盛名的,取用当地湖羊羊肉,在店家门口支起一口大铁锅,灶膛里架上桑柴,文火焖煮,香气馥郁,肉质肥而不腻,深得广大食客的青睐。而最近十多年间,有一种叫阿能面的小锅面,像雨后春笋般在桐乡街头涌现,范围逐渐扩大至整个杭嘉湖,据说总规模已达一两千家之多。

阿能小锅面源自一位叫阿能的师傅。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工厂下岗的阿能师傅在桐乡县城一个叫邵家桥的地方,搭棚开了一个小面摊,一碗一锅,一锅一味,后来搬进了一间临街的屋子,生意更是火爆。学艺的徒弟也随之慕名而来,阿能师傅先后带出了四五十个徒弟。我的堂兄五嘎就是其中比较早的一个。出师的徒弟们也陆续开了面馆,店名几乎统一挂着“阿能面”的招牌。

我了解阿能面是从堂兄的店铺开始的。店起初开在景雅路,三年后迁移到中山西路,店堂不大,十来张桌子。高峰时段,因为是一碗一锅,等待一二十分钟出面是常事,客人也不急,自取一只一次性纸杯,倒上一杯预备在玻璃壶里温热的红茶,或当地特产的胎菊,边喝边等。厨房与餐厅隔着一个大窗户,客人坐在餐桌前,可以清楚地看到烧面师傅在厨房内的操作过程。

堂兄大我四岁,父亲亡得早,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务农,种田、栽桑、养蚕,样样都是行家里手,后来做泥水匠,当了工头师傅。一个偶然的机会,拜阿能师傅为师,出师后便与堂嫂一起开了这家夫妻老婆店。他头戴厨师帽,身着围兜,左手操锅,右手掌勺,取材、加料、爆炒、捞面、起锅,一碗面在他左右并举的娴熟动作中完成了,堂嫂则迅速将热腾腾的面条端到客人面前。浓稠而少量的汤汁,滑韧细长的面条,爆炒到入味的浇头,可用一句话来形容:汤紧、味甜、料鲜、面细。一般分红烧和白烧两种,最有特色的要数红烧猪肝鳝片面、猪腰鳝片面与白烧黑鱼河虾面、土鸡面等等。

桐乡阿能面馆几乎都是这样夫唱妇随的家庭作坊。

三年前一个冬日,我与妻子开车去桐乡朋友家接刚出生两月的猫咪星巴,当时天空飘起那年江南的第一场雪。我们来到邵家桥那家老面馆,这里就是阿能面的发祥地,门外有几棵高大粗壮的银杏树,沿街落满了金黄色的落叶。走进新装修过的店堂,厨房里飘出热腾腾的香气。也许是天寒,那天吃到的阿能面,别有滋味,格外温暖。

上海五角场也有一家桐乡小锅面馆,开店的是一对三十多岁的小夫妻。师傅姓严,是阿能徒弟的徒弟,他们来上海开店也有五六年了。夫妻俩早晨9点开门,晚上一般到12点以后才打烊。店内所有食材包括面条,几乎都是从桐乡老家带来。父母在老家养鸡、种菜,还经常去河浜和水田里捉来野生的河虾、黄鳝、甲鱼。他们每周开车回老家一趟,深夜去清晨返。面馆周边有不少写字楼,每天午市和晚市,店堂里常常坐满了写字楼里上班的白领。

时常有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桐乡人穿越城区慕名而来,为了吃上一碗家乡的特色面,一份记忆里的家乡味道。店面虽小,但是到了店里,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正如导演陈晓卿说的:“人在异乡,胃在故乡。很多时候,吃的已经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碗缠绵的乡愁。”(周建新)

作者:周建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