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平凉市抛招商引资“橄榄枝” 邀企业家深耕9大重点产业链
中国甘肃网2022-01-13 17:39:00

中国甘肃网1月13日讯(本网记者 李红军)“今天,我们通过线下线上融合方式,向大家介绍平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愿景,展示开放合作共赢的诚挚态度,诚邀企业家们走进平凉、投资平凉、兴业平凉,深耕产业链,共创新未来。”今天上午,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旭在全市九大重点产业链项目(云上)推介会上进行招商引资宣传推介时说。

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旭进行九大重点产业链项目招商引资宣传推介

当天,平凉市九大重点产业链项目(云上)推介会举行,280多家企业、30家商会、3家招商中介公司共聚“云端”,以“云”为媒、以“链”为桥,共话交流合作,共谋发展良策。

王旭表示,站在“三新一高”新起点,平凉市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遵循“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聚力培育9大重点产业链,谋划实施项目1376个3370亿元,支撑拉动平凉市地区生产总值“十四五”末突破千亿元。

“此次推介会推介的9大产业链是平凉今后五年踔厉奋发、追赶跨越的新目标,是各位企业家和投资者拓展事业、成就大业的新机遇,也是聚势启新、谋定深化合作的共赢点。”王旭表示。

煤炭分质转化利用产业链

平凉煤炭资源富集,是国家确定的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是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核心区,煤炭地质资源量650亿吨,已探明储量110亿吨,现有生产矿井22座、火电企业3户,煤炭产能2718万吨,火电装机容量413万千瓦,甲醇产能60万吨,20万吨聚丙烯已投料试产,邵寨、赤城煤矿建成投产,五举煤矿加快建设,灵台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开工建设。在平凉投资煤炭分质转化利用项目,有优越的资源、良好的条件。今后,平凉市将全力构建绿色低碳清洁循环高效的煤电化产业体系,打造全省能源化工基地,延补“煤炭链条”,共享“煤炭经济”。

平凉红牛产业链

平凉农耕文化深厚,养牛历史悠久,饲草资源丰富,是全国优质肉牛优势生产区。平凉红牛荣获中国优质牛肉“品质特别奖”和“最具风味奖”,是全国第一个活牛类证明商标,取得了直供香港高档活牛配额及活牛出口“通行证”,跻身全国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市牛饲养量90万头。下一步,平凉将聚焦建设国家级平凉红牛种质培育中心和优质高档肉牛育种核心区,引进实施肉牛养殖、屠宰加工、精细分割、产品研发、副产品精深加工、冷贮冷链、高端动物芯片生产、品牌创建等项目,加快建设西北地区肉牛屠宰加工聚集区和交易集散地,把“ 平凉红牛”打造成中国农产品“标杆品牌”。

静宁苹果产业链

平凉地处北纬35°苹果黄金生产带,是原农业农村部划定的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静宁苹果”先后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国驰名商标等8张国家级名片,进入首批中国100个地理标志受欧盟保护名单,品牌价值达到158.95亿元,连续10多年领跑全国优等果地头收购价。全市苹果种植面积197万亩,年产量210万吨。接下来,平凉将紧盯现代果业发展最前沿,实施良种苗木繁育工程,推广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引进实施一批高标准矮砧果园发展、果汁果片精深加工、苹果物流园、贮藏保鲜库等项目,全方位提升静宁苹果产业核心竞争力,让“小苹果”成“大产业”。

设施蔬菜产业链

平凉光热、水资源充足,年降雨量420—600毫米,土地肥沃,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高原夏菜生产和西菜东调基地,是甘肃省蔬菜优势产区。下一步,平凉将抢抓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市建设试点机遇,坚持无公害、绿色、有机方向,加快泾汭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形成“两带七片”的产业布局,推动蔬菜产业向设施农业、净菜加工、精深加工、贮存保鲜、物流配送、蔬菜加工包装材料生产等领域延伸,打造甘肃东部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推进蔬菜产业全链条开发。

中医中药产业链

平凉是世界针灸鼻祖皇甫谧的诞生地,灵台县皇甫谧文化园是国家级中医师承基地。关山林缘地带被誉为“陇东药库”,全市种植中药材6.5万亩,拥有《中国药典》命名的野生及家种药材190多种,其中“华亭大黄”“华亭独活”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今年,平凉将加快发展道地中药材,推进标准化种植、规范化加工、品牌化营销,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推动中医药向预防康复、养生保健、与养老、旅游融合等方向延伸发展。

绿色建材产业链

绿色建材是行业发展大势所趋,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广阔的发展空间。平凉矿产资源富集,石灰石储量30亿吨,陶土储量3000多万吨,煤矸石、粉煤灰等资源量大,现有规模以上建材供给侧制造企业29户,建材需求侧适用企业430户,海螺水泥已在平凉投资扎根,水泥制品、环保石灰、建筑陶瓷、石料加工等行业加快发展,构建绿色建材产业链基础坚实、正当其时。

智能制造产业链

平凉是“三线”建设的重要之地,甘肃红峰机械公司是国内著名的节能特种阀门生产企业,甘肃虹光电子公司是西北唯一一家开展军民两用电真空器件科研生产的企业,两家企业科技实力雄厚,产品质量及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行业中位居前列。平凉工业园区跻身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年平凉又建设了占地1300亩的平凉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已实现“七通一平”,建成标准化厂房26万平方米,还有平凉电厂在供工业蒸汽便利优势,龙芯中科、青岛海尔等12户光电企业入驻创业,首批“甘肃制造”国产电脑已在平凉下线。

文旅康养产业链

平凉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文化之地,是山川雄秀、名胜众多的旅游胜境,境内有“天下道教第一山”美誉的5A级风景名胜区崆峒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等人文生态景观100多处,四季皆景、全年可游,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展旅居康养产业得天独厚。下一步,平凉市将围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推进文旅与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引进实施一批景区景点开发运营、康养研学基地、旅居养生休闲度假等项目,培育“最平凉”知名品牌,提升“康养游”附加值,构建以崆峒山大景区为龙头、大云寺·王母宫和关山大景区为两翼的大旅游格局。

生态环保产业链

平凉地处黄河中上游,黄河流域渭河水系的一级支流泾河、葫芦河穿境而过,水资源总量16.7亿立方米;自然生态良好,拥有67万亩关山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33.8%,是西北地区首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随着黄河战略的深入实施,给我们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王旭表示,平凉市政府将当好“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店小二”,提供充足完善的土地、用工、融资等要素保障,搭建落户即可“拎包入驻”的创业平台,打造政策稳定、竞争公平、服务高效、成本优惠的营商环境。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