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肯德基联名款盲盒涉嫌食物浪费引争议
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叫泡泡玛特的盲盒品牌,推出了一系列卡通玩偶,一个小盒子装一个。只有购买后才能拆开盒子,看到里面装的是哪款玩偶。这种未知的刺激感,让一拨又一拨消费者欲罢不能。最近,肯德基携手泡泡玛特推出盲盒套餐,买一份99元的套餐,即可获得一次抽盲盒的机会。而这一番操作,却在网上引来不少争议。

据了解,这套盲盒系列共有七款玩偶,包括六款常规加一款隐藏,一整盒里有6个盲盒。活动还设置了500份399元端盒购买资格,抽中该资格的消费者可以直接以399元的价格购买一套6款不同的盲盒。不过由于直接购买资格份额较少,很多消费者只能通过一次购买6份套餐的方法,来端一整盒,计算下来要花594元,这并不是一个小数字。

还有很多人是奔着隐藏款来的,它比较稀有,且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但是买到的概率很低,为1/72。据了解,现在在二手平台上,隐藏款的价格高达800元/个,较原价上涨8倍。

为了凑齐7款玩偶或者买到隐藏款,有的人整盒整盒地购买,最疯狂的一位消费者,甚至一次性花了10494元买了106份套餐。按照全家桶分量算一下,106份套餐够一个三口之家吃上一整个月零五天。真不知道这位消费者是怎么解决这些食物的。

不少消费者一次性大量购买套餐,吃不完怎么办?有需求就有市场,面对肯德基盲盒套餐的火热销售,代吃服务也随之出现。盲盒套餐活动上线当天,话题#代吃#冲上了微博热搜,总阅读量过亿。不少网友声称“肯德基专业代吃助你集齐泡泡玛特一整套”“24年没吃饱饭了保证一点都不浪费”等等。还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自己5天内接了48单代吃。

为了得到隐藏款,不少人是挖空了心思,想尽一切办法。除了一掷千金请人代吃的,还有人在现场通过用手掂量盒子感受重量,以此来猜测款式;更有甚者,还违规使用X光、CT扫描等医疗设备来进行确认。

这次联名盲盒营销活动在网上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质疑。有网友就说了,看似很有诚意的买套餐送盲盒,实际上就是买盲盒送套餐,有的人就是冲着盲盒去的,玩具到手后可能会产生浪费食物的情况。在我看来,为了收集玩具购买盲盒套餐,不管是把吃不完的食物让肯德基自行处理,还是说请亲友同事吃,甚至花钱找“代吃”,多少有点现代版“买椟还珠”的意思了。
成语“买椟还珠”的由来
说到“买椟还珠”,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成语,但可能未必清楚其中的具体典故。为此,我们也查阅了相关资料,事实上,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所著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的是这么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卖珠宝的商人,他经常来往于楚国与郑国之间,为了招揽顾客,他找工匠做了一些精致新颖的木盒,并把珠宝放在里面。有一天,一个郑国人向他出高价,买了一个装有珠宝的木盒。让珠宝商没想到的是,郑国人留下了木盒,却把里面的珠宝退还给了珠宝商。后来,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了“买椟还珠”这个成语,比喻一些人取舍不当,把次要的东西看得过重,甚至超过了主要的东西。
估计韩非自己也没想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类似买椟还珠的故事还在各地上演。这几天,在网上,围绕买椟还珠的话题,很多80后、90后的网友都打开了话匣子,并联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比如有人就说了:“记得小时候,为了集齐小浣熊干脆面里附带的水浒卡,有同学买了一箱的干脆面,在小卖部里一包一包地拆,只拿里面的卡,干脆面都还给商家了,看都不看一眼。”

买菜送奢侈品牌手袋 女子买菜后把菜扔了
就在去年,上海的一家菜市场也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儿,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事情是这样的。据报道,自从上海某市集被Prada品牌“承包”之后,这个菜市场就火了,在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菜场里,Prada的品牌标志和三种经典花色无处不在,摊位上,各类水果、蔬菜也都用该品牌的专用纸包裹着。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0月,这个菜市场还推出了一个促销活动:消费者只要买菜满20元,就能获得商家赠送的Prada 2021秋冬花纹手提纸袋一只。

这个消息一出,各大社交平台的自媒体博主便蜂拥而至,来打卡的时髦年轻人络绎不绝,很多人专程过来买菜,就是为了能免费获得一只手提纸袋,然后拍照打卡发朋友圈。
就在年轻人忙着跟风凑热闹时,网上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比如这位就说了:“很多年轻人自己并不在家做饭,可别买菜回去之后,把菜直接给扔了,那可浪费了。”没想到的是,网友担心的事儿真的发生了!随后有记者在这家菜市场报道活动时,看到一位穿着碎花裙的女子买了一把芹菜,女子转身走出菜场后,居然直接将这把芹菜丢进了路边的垃圾车里,这个举动把一旁的环卫工人都惊得目瞪口呆。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网上议论纷纷,对于这名女子的浪费行为,不少网友都感到很气愤,有的说:“如果不想要,可以送给有需要的人,绝对不该把菜扔掉,这是吃的东西,而且也没有烂!”还有的说:“感觉这名女子对生活并不是那么热爱,她只是热爱发朋友圈而已。为了得一个包装袋,竟然把买的菜都扔了,这不就是买椟还珠吗?”
粉丝为偶像“打投”倾倒牛奶引起公愤
现实生活中,有为了得到一个大牌纸袋浪费菜的,还有为了瓶盖里的一个二维码,浪费一桶桶白花花的牛奶的。去年5月,有媒体曝光,一群中年大叔大妈围坐在一处水沟旁,将大量的某品牌乳制品拆开后,直接倒入沟渠中。这件事儿引起了公愤。


为什么要把好端端的“奶”倒掉呢?事情是这样的,在选秀节目《青春有你3》中,有一个给“偶像”投票的环节设定,只要购买指定乳制品并开盖扫码,粉丝就能为自己的“偶像”投票。于是粉丝们真金白银地整车整箱买奶,拧开盖子就为投票。这奶肯定喝不完,瓶子开了又不可能转手再卖。于是,直接倒掉就成了最“快捷”的处理方式。

也许有的人会说,我自己花钱买的奶,具体怎么用,喝掉还是倒掉,不都是我自己的选择吗?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儿。去年4月29日,我国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开始施行,再出现买奶不喝、直接倒掉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
对于此事,新华社发表评论,指出“大量牛奶被倒”的背后,是以浪费和挥霍为代价的吸睛牟利,是对劳动的不尊重、对法律的亵渎和蔑视,其最终结果是误导、侵蚀了青年人的追求和三观,不只是把牛奶倒沟里,而是把青年人带沟里!这起粉丝“倒奶打榜”事件引发众怒后,相关部门出手整治“饭圈”乱象。这届《青春有你》也彻底凉凉。
商业营销不能打“浪费食物”的擦边球
其实,大家都看得出来,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只要发生买椟还珠的事儿,最大的受益者往往都是商家。要我说,商家为了获取流量追求效益,在营销上下功夫,原本无可厚非,但是有责任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而不是打着浪费食物的擦边球,否则的话只会引发大众反感,适得其反。
有句古话叫,“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勤俭节约爱惜食物,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消费者也要理性消费,倘若为了一时的好奇心、虚荣心浪费食物,只要赠品不要食品,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就实在太跌面了!
图文来源:央视网、人民日报、新华社、新京报、新闻晨报、海报新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