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山货触网创品牌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2022-01-10 09:34:00

郁郁葱葱的竹林深处掩映着一间竹子搭建的小屋,一位相貌清秀的川妹子正在灶台边忙活。她把腌了一整年的腊猪蹄切开,放进瓦罐炖着,再在铁锅中翻炒脆笋,随后放入瓦罐一同炖煮,最后加上大葱、枸杞、红枣,一锅鲜美的腊肉蹄花汤就出炉了。一家人围坐一起,边聊天边喝汤,其乐融融。这就是吴秋月的日常生活。

别小看这位圆脸爱笑的川妹子,她在抖音上已有1000多万粉丝,她的每个冒着烟火气的短视频,都可能把家乡的山货送出乡村,为城里的消费者带去美味,为家乡的农民带来收益。

吴秋月来自四川泸州,这位“90后”女生原本在深圳一家电子工厂打工。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女儿,她决定回乡创业,不料接连遭遇失败。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宅家的吴秋月开始拍摄自己的乡村生活,做凉糕、砍竹子、挖冬笋、下地摘豇豆……她用一条条短视频记录着村里的四季农事。

“有一天我正在地里干活,爱人举着手机兴奋地跑来找我。我一看,原来是我发布的一条磨豆花视频火了,一下涨粉超50万。”吴秋月告诉记者。

自那以后,越来越多的广告合作主动找上门。吴秋月寻思:与其帮别人打广告,不如帮家乡做宣传,家乡特色小吃这么多,为什么不推广出去呢?

不承想,这个举动让吴秋月在疫情期间成了“全村的希望”。疫情形势最严峻时,村里养的猪卖不出去,每天的饲料消耗成了很大负担,村民们十分发愁。一天,她发布了一条青菜煮腊肉的视频,许多粉丝看到视频里的腊肉后纷纷求购。于是,仍在负债的秋月和爱人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他们买下村里十几头猪,并制成腊肉。

秋月回忆说,当时把粉丝求购腊肉的需求一笔一笔记下,整整记了两个笔记本。不到1个月,她囤的腊肉就全卖完了。

初战告捷,信心大增的秋月也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泸州地势不高,但当地人都知道,山上高处的萝卜好吃。秋月开始制作并销售四川理塘高山萝卜腌制的萝卜干,第一次在抖音直播就卖出了1万多单,此后销量稳步增长。如今,秋月腌制的萝卜干已经开始标准化生产,她通过自己的力量让“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高山萝卜有了大市场。

除了高山萝卜,秋月还开始卖四川腐乳、辣酱、钵钵鸡调料等,随着直播带货越做越好,秋月还雇了很多附近村镇的村民做帮手,帮他们就业。

2021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吴秋月的直播生意不但没受影响,还越做越大。她把自己的萝卜基地开到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让原本只能种植青稞的土地实现了最大化利用,已带动川西高原高山萝卜种植规模从最初的几百亩发展到1万多亩。

秋月的萝卜干事业也为理塘的乡村振兴出了份力。理塘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总农艺师李广林告诉记者,在规模化种植萝卜前,理塘以种植青稞为主,但效益低。改种萝卜后,每亩产值增长了6倍。过去一年,3000万斤萝卜“出山”,在理塘晾晒,在泸州加工,然后销往全国各地。

理塘县濯桑乡萝卜基地负责人陈刚说,萝卜基地及萝卜干生产线需要大量人工,每年7月至11月拔萝卜,每日人均收入三四百元,这个时间正好与采、拔松茸和虫草的时间岔开。“当地农牧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增收。”

2022年,秋月又有了新计划,她要在理塘建萝卜干加工厂,节省从理塘到泸州的运输成本,并带动理塘当地农民就业。四川稻城也将纳入她的规划,以扩大当地萝卜种植面积。

疫情一度阻断了货物的有序流动,一些农产品烂在了地里。通过直播以及直播背后的一整套物流供应链,“山货”更好地“走了出去”。直播电商为农产品打造品牌缩短了“种草”时间,让农业生产与消费连接更紧密。

数据显示,2020年2月,抖音发起了“战疫助农”公益项目,通过设立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专区、上线重点农产品聚合页、开展“县长来直播”系列活动等方式,帮助农产品找到销路。2021年“双12”期间,抖音电商平台售卖果蔬的新农人及商家数量,是2020年同期的2.16倍。

2021年京东生鲜“振兴乡村经济 源头好物产业带直播”项目共建15个直播基地,开展了近2000场直播活动,观看人数突破2500万。解决了近万家商户的农产品、手工业产品等销售问题。

“我国5G互联网、光纤带宽、信息通信、短视频技术、电商平台、国内外物流等综合作用,为疫情下直播电商火爆提供了基础条件。”众诚智库研究副总裁徐英说。

徐英认为,直播电商促进了乡村规模化种植、养殖服务体系的健全,新鲜产品筛选处理、货源地包装、冷链物流或航空快运等服务不断向乡村下沉,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了直接便利的销售渠道,同时降低了中间成本,为消费者直接提供生态、新鲜、高品质的农产品,使农产品的购销模式得到全面升级。

疫情的影响或许还将持续,“吴秋月们”的故事也会不断“上新”,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会更加紧密,一个崭新的2022值得期待。(经济日报记者 黄 鑫)

(责任编辑:景远)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