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城事】长江刀鱼“回归”了,一网下去竟有18公斤!
上海长宁2022-01-08 17:32:36

1
在上海,如果说有一种鱼,大家议论得多,却见得少、吃得更少,那恐怕非长江刀鱼莫属。每年清明时节,长江刀鱼上市前后,关于它的话题就热起来了,而价格尤其受人关注——今年又涨了吗?3000元、4000元,还是5000元一斤了?
天价缘于美味,更缘于稀缺。早年,刀鱼只是上海人日常食用鱼类中的一种而已。翻阅旧闻,新中国成立初年,市场上的刀鱼价格只略高于青鱼、草鱼、小黄鱼等,当时的报纸称刀鱼“吃户颇多”。
据记载,刀鱼年产量曾高达4000多吨。直至20世纪90年代,年产也有1000多吨。而到了2019年刀鱼禁捕前夕,年产下降到不足100吨。产量下降,渔民的感受最直接。6年前,上海崇明的渔民张金法带着村里51条船出海3天,只捞上来一条不到2两的小刀鱼。他说:“刀鱼以前也不好抓,但总能有点,今年是真的抓不到咯!”
“长江空了!”几年前,有人这样感慨。
2
正当人们担忧刀鱼要永久地消失在长江里时,它突然回归了,回归得让外行人猝不及防。 
去年3月,在崇明管辖的长江水域,科研人员做了一次鱼类监测。一网下去,捞到刀鱼无数,一称,竟有18公斤!
这在前几年不可能发生。科研人员笑称:“10年后怕是船开过去大鱼就要跳进船舱了。” 
不过,关于刀鱼回归的信息,食客们可能是不知道的。因为在未来若干年内,长江刀鱼将只属于长江,而不是人们的餐盘
短短几年之内,一度在长江难觅踪迹的刀鱼又回来了。中间发生了什么?一条刀鱼的沉沉浮浮背后,满是长江生态环境变迁的故事。
3
话得从6年前说起。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长江生态环境修复中重要的一环是“治渔”。长江禁渔是件大事,关系30多万渔民的生计,代价不小,但比起全流域的生态保护还是值得的。
2019年起,长江刀鲚(刀鱼)、凤鲚、中华绒螯蟹等三种鱼类的专项捕捞许可证停止发放,刀鱼的生产性捕捞告终
2021年1月1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行“十年禁渔”
2021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实施。1个月后,沪苏浙皖四地同步施行“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禁捕工作的决定”。
其实,早在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之前,上海就已经开始退捕、禁捕工作。2018年渔船退捕工作部署推进,2018年8月起192艘长江捕捞渔船全部退出生产作业,率先实现全域退捕
渔民转身上岸,有些甚至成了长江守护者。曾有“刀鱼王”之称的崇明人彭海兵,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捕鱼、贩鱼,生意做得最大的时候,手下有四五十条捕鱼船。前几年他放弃了刀鱼生意,转而成立了“鲟豚使者联盟”志愿组织,变身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一名志愿者。 
4
禁渔只是长江生态环境修复的一部分。判断长江是否健康,还要看其生态系统状况如何,生物完整性指数如何。为此,很多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比如,水生态修复。上海以新谊河、新塘港等水系建设为重点,2021年完成了51公里骨干河湖综合治理,推进了15个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高了区域防汛除涝能力,改善了河道水环境面貌。
比如,湿地保护修复。上海发布了崇明东滩、宝山陈行-宝钢水库、崇明北湖等第一批市级重要湿地名录。在崇明东滩实施了“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提升了这一区域的湿地生态功能。 
比如,水土流失防治。有关职能部门现场检查了市级审批的128个在建项目和3个已验收报备项目、294个区级审批项目。 
2020年度,中央对上海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结果定为优秀,全国排名居首。 
5
2019年,老字号饭店“老半斋”把长江刀鱼的宣传海报摘了下来。这是上海人对刀鱼的一次郑重告别。
老半斋创立于20世纪初,店里的刀鱼汁面几十年来一直是招牌,而且据说用的是货真价实的长江刀鱼。厨师把刀鱼肉炒成鱼松,和老母鸡、蹄髈一起熬成刀鱼汁,一锅汤要熬煮4个小时。 
2019年刀鱼禁捕后,老半斋的刀鱼汁面还在,只是换了原料——把“江刀”改成了“海刀”。“江刀”“海刀”原本是同一种鱼类,只是捕捞地点不同——“江刀”是刀鱼从大海里洄游到长江后捕获的,“海刀”则是在海里捕获的。“海刀”价格远低,在老饕看来,滋味也远逊。不过,毕竟同是刀鱼,“海刀”多少保留了上海人对传统美食的那点眷恋。
6
每年3月,刀鱼洄游的汛季。
与几年前不同,如今江面上游弋的不再是捕鱼船,取而代之的是渔政执法船。本报一位记者一年多前曾登上执法船,前往长江口水域追踪非法捕捞行为。那天在江面上,她远远见到一些货船在航行,但捕鱼船一艘也寻觅不到
“偷捕现象几乎绝迹了。”执法人员说。 
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刀鱼得以更好地繁衍生息。长期在江畔工作的人说,这两年,在天气闷热的时候,偶尔能看到鱼儿跃出水面的情景。过去,这是很难见到的。长江里的鱼“肉眼可见”地多了。
古人说:“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细密的渔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休养生息的道理我们一直都懂:只有有计划地捕鱼才能吃更多的鱼。长江“十年禁渔”结束后,刀鱼或许会重回我们的餐桌,而且以大众能承受的价格。那时候,长江刀鱼将不只是一种乡愁。

猜你喜欢

全市首家!“数字长宁体验馆”惊艳亮相!

申城规模最大!长宁这个租赁住宅项目有了新进展!

迅速行动、抓紧落实!长宁启动各级领导干部“促发展、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工作

这些数字表明:在长宁养老,幸福又美好!

重磅!区政府2021年实事项目的“成绩单”来了

资料:上观新闻

编辑:李潇潇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