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春考作文试题是:园林是自然山水的浓缩,缩写读物是原著的浓缩,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浓缩……人们倾向于认为“浓缩就是精华”,对这一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记者就此作文题采访了上海市进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姚为洲。他认为,“浓缩”的不全是“精华”。因为“浓缩”是人的主观行为,而“精华”存在于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客观事物中,山水也好,读物也好,文化也好,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这样。
“同一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但由于人的立场、观点不同,在不同的读物中却有着大相径庭的表述,在不同的博物馆里却有着完全不同的陈列和解说,你能说都是‘精华’吗?”
既然“浓缩”是人的主观行为,就会使原事物变形。要让“浓缩”不变形,是不可能的;即使浓缩者怀着对原生态事物的高度敬畏之情,怀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着对该领域高度正确的认知,其“浓缩”的作品也只能比较接近原事物。
因此,人们应当多关注原生态的事物,对“浓缩”的“精华”,持质疑的态度和批判的眼光。
近年来,上海市春考、高考作文题有一个定式:对某个问题,“人们认为(或倾向于认为)……”,有时加上“也有人认为……”,最后提出“你怎么看?”
姚为洲指出,这种形式,较之曾经多年用过的全体考生阐述同一个立意甚至同一个观点的命意型作文题来说,是一大进步,考生有了选择和思考的空间。
他同时也表示,题型应该不可以断变化,同一种形式的使用,不可连续使用三次以上,但可以交错使用。“我们期待着这种变化。” 姚为洲认说。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朱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