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无凹带蜉金龟、武夷山毛泥甲……这4个首次公开的新种你听过吗?
新华网2022-01-08 14:47:06


武夷林蛙、无凹带蜉金龟

武夷山毛泥甲、武夷山诺襀

三叉诺襀、多形油囊蘑

这些或许你都是第一次见

它们是我国科研人员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

发现的新种!

科研人员深入武夷山国家公园原始地带考察。新华网 发(黄海 摄)

1月7日

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

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

阶段性成果新闻发布会

据福建省林业局副局长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林雅秋介绍

为进一步摸清生物资源本底

检验保护管理成效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

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

分别启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本底调查

和为期三年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

2021年4月,武夷山国家公园启动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新华网 发(黄海 摄)

科研人员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两栖爬行类动物专项调查。新华网 发(黄海 摄)

科研人员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昆虫专项调查。新华网 发(黄海 摄)

经过生态环境部

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

20多家科研单位

及高校的百余名专家的辛勤付出

本底调查取得了一批重大调查成果:

发现武夷林蛙、无凹带蜉金龟

武夷山毛泥甲、武夷山诺襀

三叉诺襀、多形油囊蘑

等6个新种

其中

无凹带蜉金龟、武夷山毛泥甲

武夷山诺襀、三叉诺襀

这4个新种

是首次对外公开

2016年6月—2021年9月,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期间,发现的雨神角蟾、福建天麻、武夷凤仙花、武夷山对叶兰、武夷山孩儿参等5个新种。

加上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期间

(2016年6月—2021年9月)

发现的雨神角蟾、福建天麻

武夷凤仙花、武夷山对叶兰

武夷山孩儿参等5个新种

截至目前

武夷山国家公园已累计发现11个新种

此外

科研人员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还调查到

玉兔粘猎蝽、裂小蘑菇、亚洲靴耳等

12个中国新记录种

以及四川鳞盖蕨、袍波纹蛾、曲星文衣等

100多个武夷山新分布种

完成了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样线715条

获取两栖爬行动物分布记录点1976个

发现两栖爬行动物108种

调查记录了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

7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

……

发布会上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吴延庆

披露了武夷林蛙的发现过程和细节:

2020年8月底的一个深夜

工作人员在武夷山市星村镇麻粟自然村附近

调查两栖爬行动物时

发现了一条福建竹叶青蛇

在路边水沟中捕食林蛙

工作人员随即拍下了这一幕

福建竹叶青捕食武夷林蛙。新华网 发(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这是雌性的武夷林蛙。新华网发(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 供图)

后经过放大照片仔细辨认

发现这种林蛙和当地其他林蛙

在形态上有差异

将其带回实验室制成标本

并通过DNA鉴定和形态学比较研究

最终确定为新种

因该林蛙是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首次发现

故命名为武夷林蛙

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景观。新华网 发(黄海 摄)

武夷山是我国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

最典型、最完整、面积最大的

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园区物种丰富度居世界大陆区系前列

被誉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

“昆虫的世界”“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

“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

科研人员深入武夷山国家公园原始地带考察。新华网 发(黄海 摄)

科研人员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植物专项调查。新华网 发(黄海 摄)

生物资源本底调查

是掌握地区生物资源状况的根本手段

这些今天能被我们看到的新奇物种

凝聚了生物工作者的心血

本底调查启动以来

他们累计完成了实地调查80多次

布设样线1300多条

样点3300多个、红外相机约500台

调查记录了

高等植物936种、脊椎动物463种

昆虫1079种、大型真菌164种、地衣77种

才最终有了这批成果

此次调查成果

进一步丰富了武夷山的物种纪录

期待后续调查出现更多的新成果

感谢生物工作者们

起早贪黑、跋山涉水的调研

让我们得以目睹这些美丽的生灵

感受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