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我为乡村种风景”设计大赛已连续举办三年!
上海长宁2022-01-07 08:58:53

近年来,来自高校的大学生也纷纷参与到乡村振兴、把脉乡村空间建设中来。东华大学连续主办三届的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大赛就集聚了众多“种风景”的新势力,为美化乡村人居环境带来了一种全新视角。

从2019年到2021年,东华大学连续三年联合主办并参与“我为乡村种风景”长三角乡村振兴设计大赛。大赛借智借脑弥补乡村发展中缺设计、缺艺术的短板;同时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融入乡村的机遇,促成了学院派与田园乡村感情的共鸣。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吴亮认为,“大赛有效地激发了广大青年学生运用自身的创意智慧,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实际课题,为乡村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产业升级、乡村文化传承等提供了多重的空间及视觉设计方案。”

学生们不仅对乡村空间展开美好畅想,还将目光投向乡村的农旅产品的包装,创意叠出的设计让乡土产品更具灵气,也更具有吸引力。经过一年又一年的努力,一件件叫好又叫座的设计作品在沪郊乡村悄然种下。第三届长三角乡村振兴设计大赛历时10个月于近期举行总决赛路演,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参赛团队从全国30余所大学500余组团队中脱颖而出,斩获多项荣誉: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及优秀奖若干。黄更、苗岭、倪军、苏坤、唐强、吴亮获优秀指导教师奖。一起来看看这批优秀的设计作品吧~

一等奖

《引山来(乡村空间设计类)

参赛团队:赵彦棠王者鹏黄蕊玉戴锦涛

方案针对于金山区下坊村的民宿场地进行规划,打造出一间隐匿于世的特色民宿,让游客远离喧嚣都市,体验不一样的田园之乐。

设计者巧妙将传统古典精神产物中的诗情画意与下坊当地茶艺特色相结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植入“山起”水墨概念的同时,通过设计构造出一次当代与古典的时空对话。通过整体思考,其以桥,下坊茶文化为线索,串联起整个场地的同时通过节点设计使场地中的竹林,临水与步行体验融合在一起,丰富民宿整体空间氛围感知,同时打造出在地性的山水意境。

一等奖

《云耕(本土物产设计类)

参赛团队:于政禾 吴糅柽

设计包装采用透明包装搭配物产手绘插画的形式,体现商品的自然美感,使消费者直观的看到商品的真实面貌,从而在生理上产生一种“眼见为实”的信赖感。字体选择了沉稳有力的思源黑体,简洁醒目,适当加入英文字体的使用,增加形式感。

二等奖

《禾下乘凉梦(乡村空间设计类)

参赛团队:仇舒宇 方岚琳 任燕妮 黄鑫然 包承松

这是为金山区新泾村史空间的设计方案,泾水稻浪,栽树乘凉,闲散悠哉,游观寄畅。方案将稻米、泾水、生活和历史融入“禾下乘凉梦”中,整体设计以“稻米”为主线、以禾为动线引导、以“新泾村生活场景”为情感线索和以“泾水稻浪”为视觉效果进行展开,营造出“稻、田、水”下的数字新乡野。

二等奖

《芸·亭(乡村空间设计类)

参赛团队:冯之煜黄晨佳朱頔谣王璐

设计概念从“芸”这个汉字出发,将其拆分为三个部分。最上层的是屋顶绿化,这是对乡村自然环境的回应。中间则是木结构的构筑物,用于支撑种植箱并为村民提供遮蔽。底层则能为村民提休闲活动的空间,文化宣传廊道上设置了多媒体展示屏幕,展示了当地的善孝文化。

二等奖

《卫美人(本土物产设计类)

参赛团队:王子慧宋胭玲刘洋菲

设计从卫美人柑橘的品牌诉求着手,一方面从柑橘的口感,研发种植来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通过IP形象的塑造使品牌的视觉形象年轻化,增加其趣味性,从而获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

二等奖

《犀姆婷(本土物产设计类)

参赛团队:夏纯琰彭雪林

设计从犀姆婷啤酒现有的四种水果味产品中进行元素提炼,设计了四种插画,并将插画进行标签设计以及包装设计。包装整体配色偏向浪漫风格,采用比较梦幻的黄、粉、紫、绿、蓝,以对应四种口味的水果与海浪,凸显“年轻”和“果味”。果酒瓶的材质上选用了磨砂质地,更显果酒朦胧香甜。镂空的标签设计凸显“年轻”和“趣味”。

作者:程清慧
选稿:常善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