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相声大师姜宝林去世
光明网2022-01-05 15:11:39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宝林先生于2021年12月29日晚11时55分在天津去世,享年95岁。

天津相声广播主持人、演员裘英俊在其微博发文透露:“遵照先生生前遗愿,只把欢笑留给观众,不要过多打扰大家,后事一切从简,并皆已料理完毕。感谢家乡父老、各界朋友多年来对先生的厚爱。”

从旧时学徒到军旅艺术家

姜宝林先生生前是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副军级艺术指导,国家一级演员,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7所高等学府的客座教授。由他创编的相声《家庭会议》《训军马》《穆三伙》《装聋学哑》《婆媳对话》等名段至今依旧在相声迷的口中广为传诵。

▲作品:军民共建文明店(穆三伙)

“我8岁学艺,开始到稽古社学京剧,学不好师父就打,真给我打怕了。”姜宝林和记者说:“有一次师父让我去买饭,那会儿年纪小,贪玩,路上就被‘画锅’说相声的老艺人吸引了,站定了就走不动道了。师父从那儿等着呢,你这饭是买哪儿去了?”结果肯定又是挨了一顿打。母亲心疼,从此便不再让他学戏了。11岁那年,姜宝林正式踏入相声门,拜前辈艺人陈子泉为师,那一年是1938年。

此后,姜宝林跟着师父四处漂泊,北京、天津、唐山等地,走到哪儿演到哪儿。16岁那年出师,开始自己闯荡江湖。

时间到了1960年,姜宝林调入吉林广播说唱团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政治部文工团相中,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涯。“我生于天津,在津学艺,在津出师,成名于天津,然后把自己所有的才智都奉献给了部队的战士们。”姜宝林说。给战士们说相声和之前所说的传统相声当然是有区别的,“你得说战士们的身边事,幽默中要有贴近性,真正把战士们在军营里的生活说出来,把他们的思想拉到节目中来。”

翻出当年的录音《训军马》,你听,大段的贯口一气呵成,话锋一转,立即引入主题。捧哏的演员先是拿机械化炮兵与骡马炮兵进行对比,接下来跟战士们相关的战斗素材脱口而出,包袱儿就埋藏在这一来一回之间,逗得在场的战士们捧腹大笑。当年由他创作、表演的相声节目《训军马》,荣获全军汇演创作、表演“双料冠军”。

天津是梦开始的地方

很多人都以为退休之后的姜宝林会留在北京居住,其实老先生回到了天津,就住在南开区万德庄大街的一处公寓里。在他看来,天津这片土地就充满了幽默的基因,想把相声说好,一定得不断从这里汲取养分。

天津既是曲艺生长和繁衍发展的沃土,更是名副其实的曲艺之乡,曲艺在天津长盛不衰、几度辉煌,产生过许多大师级艺术家。

为什么曲艺名家需要经过天津观众的“认可”才能成名成角?为什么天津这座城市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它的影响力现在还依旧吗?面对这接二连三的提问,姜宝林陷入了思考。

“天津不是相声的发源地,但要想在这个领域里成名成家,必须来天津镀金。”为什么非得来天津镀上这一层金呢?姜宝林说:“天津人对演员是负责任的。”

“你这个活使得好不好?对不对?这一大段贯口从头到尾顺下来到底流畅不流畅?天津观众的心里有把尺子,你拉来几个专家坐那儿也未必比天津人懂。不光是相声艺人要经过天津观众的认证,当年京剧名家厉慧良照样也得走津城,为嘛?唱念做打、一招一式,天津人的掌声绝对给你拍到点儿上!”

正是这样一种氛围,吸引着这位军旅相声大家退休后选择回到天津生活。“落叶归根,解甲归田,在天津待着舒服,哪儿也不如家好。”老人说。

2018年10月,在天津津湾大剧院举办了姜宝林从艺八十周年的纪念演出。91岁高龄的姜宝林仍登台站着说完三十分钟单口相声。

姜宝林出版有《姜宝林相声选》一、二辑和《幽默笑话选》等。

姜宝林先生生平简介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