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寻宋江南丨静安寺的“前世今生”:千年础石托起闹市古寺
新民网2022-01-05 13:19:55

静安寺外景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下同

香火旺盛的静安寺,每天都在上海的黄金地段迎接虔诚信众的来访。无论是香客,还是每天与这座寺院朝夕相处的僧侣,也许都未曾留意,在一处隐秘的角落,静安寺还遗留着几块宋代的础石,前来祈福的市民不妨来一场探秘之旅,看看是否能发现千年前的古刹遗迹?

宋代改名迁址

静安寺是江南有名的古刹,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最初,静安寺还不叫这个名字,也不在现在的地段。这座古寺地处吴淞江边,年年经受潮水冲刷,寺基也遭到江水侵蚀,北宋祥符元年(1008年),寺庙更名为静安寺。

南宋嘉定九年,即1216年,寺庙从吴淞江畔迁入境内芦浦沸井浜边(今南京西路),早于上海建城。南宋绍熙《云间志》曰:“在沪渎东,西有芦浦,中间一水相通,有数尺许,特深如井。然水腾涌,昼夜不息。或云:海眼也。”没过多久,原来在吴淞江畔的庙宇就被江水淹没了。

静安寺的建筑风格仍沿袭宋营造法,采用屋顶脊吻、挑檐和斗拱装饰

虽然几经重建,静安寺的建筑风格仍沿袭宋营造法,采用屋顶脊吻、挑檐和斗拱装饰,在此基础上结合佛教特点,用大象、莲花等具有鲜明佛教色彩的图案装饰。缅甸进口柚木为寺庙主结构用料,黄色和深灰色琉璃瓦及铜瓦覆顶,脊吻、塔刹等主要饰物皆贴金装饰。

础石纹样完好

1972年,静安寺的大雄宝殿曾失火焚毁,古刹废圮,直到上世纪80年代,静安古寺启动修复工程。在拆除原先的大雄宝殿时,在地基中发现了好几块宋代的础石。何为础石?即大雄宝殿内柚木柱子下面承重的基座,外方内圆,雕刻着莲花图案。至今仍在静安寺工作的胡师傅,当年也在拆除现场,这一块础石,五个人都抬不动。

灵蕴法师测量宋代遗留的柱杵

法师亚蕴透露,当年和础石一同出土的,还有若干枚祥符年间的铜币,经过同济大学专家的论证,大家确认了这些础石的年代为宋代无误。这几块础石经历近千年的变迁,重见天日。每一瓣莲花都饱满清晰,甚至可见翘起的花瓣尖。亚蕴拿来卷尺测量,小的础石直径近60厘米,用在侧殿,大的础石直径超过了80厘米,比如今大雄宝殿内的础石还要大,“看着这些础石就能想象到当年的殿堂有多气派恢弘。”

护佑古寺安宁

在上海这样一个高度密集的现代化城市,怎样来保护静安寺这座古寺?1998年,为配合轨道交通2号线静安寺站的建造,静安寺又一次进行了改造。文艺评论家毛时安感慨道,那时世博会即将在上海举办,整座城市都在进行改造,如果这块土地拿来开发造楼,完全可以大大增加财政收入,然而上海没有这么做,而是将这段千年历史文化传承下来。

静安寺内景

在建地铁时,如何让地面的建筑结构充分展现宗教建筑必不可少的各种元素?山门、天王殿合二为一,大雄宝殿和佛塔也都保留,毛时安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静安寺高度体现了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保留文化的智慧,既要紧凑,又要保证宗教的严肃性和连贯性。”

整个静安寺的风格,始终与海派都市的风格保持统一,即使不进寺内,人们也能从宝塔尖顶、寺外梵幢等看到静安寺的金碧辉煌和气度恢弘。出土的础石数量并不多,更多的础石,至今还掩埋在地下。“基础一动,天摇地动,这些础石安然在地下也是一种吉祥、平安的寓意。”毛时安的目光,也从宋代的础石转至当今大雄宝殿的础石上,千年前单层的莲花纹样变成了当代的双层,稳稳地托住气派的柚木立柱,继续护佑着这片风水宝地的安康。(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作者:赵玥
选稿:夏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