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指尖的艺术 90后绣娘这样展示嘉定苏绣之美
上海嘉定2022-01-04 17:07:56

苏绣,发源于姑苏主要流行于江浙沪一带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你知道吗?在我们嘉定也有人坚守着苏绣的传统工艺2021年11月,苏绣被列入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改革开放初期,在嘉定绣花厂的引领下,嘉定地区的苏绣不断发展进步,逐渐形成独有的水墨风格,进而演变成苏绣的独立分支。

出生于刺绣世家的陈碧娴自幼学习苏绣,90后的她做苏绣已有20余年,是个“老绣娘”了。作为土生土长的嘉定人,她会去秋霞圃寻找创作灵感,也受到过陆俨少画作的启发。年少时,她曾前往江浙一带游学、探访名师,学习苏绣、缂丝等各类传统技艺,集百家之所长,不断探索创新,以画入绣,创造出叶套针、编叠针等独特技法。

图片说明:陈碧娴作品《麻雀》

这幅水墨风的《麻雀》是她的得意之作。作品将绣线劈丝,结合散错针、稀拉针等多种技法,模拟传统水墨画中飞白、枯笔、浓淡墨等效果,耗时数月绣制而成。大面积的留白将幽远古意与现代极简风格融合统一,简约雅致,却饱含着无穷韵味,是典型的嘉定苏绣风格。

图片说明:陈碧娴作品《猫戏图》

学习苏绣需要长时间磨练针法技术、培养艺术审美,学成之后,绣制一幅完整的作品更是要动辄数月、乃至数年,对绣娘的技艺和耐心有极高的要求。

图片说明:陈碧娴作品《九色鹿》

陈碧娴坦言,现代机绣出现后,专业绣娘越来越少,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项耗时耗力的工作,行业断层严重,很多手工工坊的绣娘平均年龄都在70岁以上。陈碧娴说:“我们嘉定有顾绣、绒绣、棉线老式刺绣,就是没有苏绣,再不去传承,嘉定就真的没有苏绣了!”

为了保护并推广苏绣,陈碧娴走进嘉定博物馆,举办“苏绣手作班”系列课程。2020年6月,她在法华塔下举办的苏绣摆摊活动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她也创作了一系列以嘉定园林为题材的作品,不断在嘉定苏绣的本土特色上进行融合创新。

不仅在嘉定本地推广苏绣,多年来,陈碧娴也一直坚持在东华大学、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苏绣课程,并在豫园海上梨园、上海图书馆、枫之印美术馆等场馆举办个人作品展。此外,她还与奔驰等品牌合作,设计绣制周边产品。她的作品曾在进博会上展出,并作为国礼走出国门。

“很多人觉得苏绣价格不菲,只可远观,其实并不是这样。”为了让苏绣更贴近生活,陈碧娴将苏绣工艺与生活用品结合,绣制成团扇、钱包卡包、手帕、镜子、口罩等实用产品,深受年轻人喜爱。

陈碧娴的学生中,除了上门拜师的专业绣者,也有许多慕名而来的业余爱好者,甚至有心理医生介绍来学习刺绣舒缓压力的年轻白领。她坚持在全市范围内为失业人群、残疾人等群体教授苏绣技艺,让他们掌握一门赖以为生的手艺,“有些特殊孩子对色彩很敏感,心思细腻柔软,愿意安静刺绣,他们眼中有不一样的世界,绣出的作品也颇有天赋。”除了传统的线下授课,她还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苏绣技艺带进直播间,吸引了大批苏绣爱好者。

如今,陈碧娴已回到马陆镇安家,她将保护和推广苏绣技艺作为终身事业,这一决定得到了全家的支持。2021年11月,由陈碧娴申报的苏绣技艺被列入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年,我的坚持终于得到了认可,但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接下去有更多的事情要做。”陈碧娴表示,目前正在筹备苏绣进社区的活动,并计划与学校合作开设苏绣讲座和体验课。

“我会怀着敬畏之心、匠人之心,将苏绣一直传承下去。”陈碧娴说。

选稿:常善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