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音乐微电影《众志成城的力量》致敬2021
东方网2022-01-01 19:01:27

东方网2022年1月1日消息:今天,由黄志坚编剧导演,著名国乐大师方锦龙、言子主演,上海宣艺影视工作室制作,广州方锦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全面展现中国人民抗疫历程的音乐微电影《众志成城的力量》正式发布。

短片用新闻纪实和浪漫主义的手法,从孩子的视角切入,按照悲伤、苦难、力量、希望的情感历程来叙述,用写意的镜头描绘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疫情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现灾难面前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抒发对美好春天的无限期盼,客观生动地讲述了中国人民近两年来不平凡的抗疫历程。

这部时长4分21秒的音乐微电影《众志成城的力量》,从最初的创意,到如今完整呈现在公众的眼前,经历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早在武汉疫情爆发的2020年春节期间,蜗居在济南家中的山东音协副主席、词作家武洪昌萌生了用歌曲来记录中华儿女在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人类灾难时所表现出来的万众一心、一往无前的牺牲奉献精神。他三天时间一气呵成写出了《众志成城的力量》这首歌词。远在北京的著名作曲家栾凯,看到歌词深受感动,用了五天时间将感人的文字谱写成了跃动的音符。在导演黄志坚的积极推动下,在山东、北京、上海三地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用了7天的时间,让这首来自春天的旋律——《众志成城的力量》MV顺利面世,并在中央电视台2020国际护士节特别节目中播出,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

“当时我们所有人都以为这部MV作品,随着武汉‘战疫’的胜利已经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2021年12月23日当看到西安疫情新闻时,再一次触动了我的内心。两年来深入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亲身经历,对国家、民族精神的思考,我感觉太需要一部宏观而又细致反映中国人民抗疫精神,鼓舞斗志、振奋人心、表现力量的叙事作品,来让我们深深地铭记这段艰难岁月,铭记这众志成城的力量,这个时机就在今天,刻不容缓。”谈及重拍这个微电影的初衷,导演黄志坚深情地说。

作为一部公益微电影,整个主创团队、制作队伍都是志愿者,无报酬参与摄制制作。短片里呈现出来的人物,也都是近两年抗疫期间最真实的平民英雄,参与的演员也都是这次抗击疫情的亲历者。国乐大师方锦龙自疫情爆发以来,始终在用音乐展现抗疫的力量;另一位主演言子,是上海的一名小学生,在全民抗疫的行动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在拍摄中得到教育成长。画家贺寿昌为影片展现抗疫美术作品《蓝色的春天》的创作过程,也是这部影片时间叙事的贯穿线索。片中这部作品后来在《召唤——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中和观众见面。主创兼导演黄志坚曾创作过文献纪录片《王尽美》、微电影《忆江南》以及各类大型晚会,他是名行政工作者,在承担本职工作的同时,一直在用业余时间创作各种文艺作品宣传人民抗疫的力量。著名的电影后期制作艺术家毛贤东,曾创作过电影《霸王别姬》《何以笙箫默》等多部重量级作品,在繁重工作的间隙专门抽出夜间空档,以无私的热忱参与了这部公益片子的后期制作。上海宣艺影视工作室之前就和主创联合制作了公益宣传片《忆江南》,这次再度携手,负责人李彬说:“能参与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这个光荣的时代留下鼓舞人心的作品是我的骄傲”。

这部影片镜头不仅仅再现了抗疫人民的群像,更有具体的人物细节:孩子的成长、画家的抗疫画作、医护人员、志愿者等;主要通过两个不同时间、地点的写实纪录,呈现的完全是对普通抗疫亲历者的情感表达,有柔情有温暖。

“这部影片的制作,与其说是创作团队的辛苦付出,我更愿意称之为全国文艺工作者共同感情的结晶,这是最真实的抗疫行动!”上海、西安、济南、北京、澳门同步协作、跨城联动,在两天之内同步拍摄、两天完成后期制作,奇迹般的做到了高效、高质,导演黄志坚认真地向我们介绍。西安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深入社区、核酸检测点拍摄素材;在故宫的角楼取景拍摄时,北京市民了解到是在拍摄抗击疫情微电影时,纷纷报名,主动要求出镜。各方出力,众志成城,四天之内完成了一部抗疫微电影的拍摄制作。

《众志成城的力量》不仅仅是一部微电影,更是这个伟大时代历史性的纪录,一种真挚感情的表达,一种对中国人民呈现出来的磅礴力量的生动诠释。

(作者:卓世雄)

作者:卓世雄
选稿:王冰倩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