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眯眯眼”事件持续发酵:比眼梢更上挑的,是所谓的“东方主义”
共青团中央2021-12-29 07:17:56
近日,有个关于中国人长相的词火了,这就是“眯眯眼”。

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侵略步伐逐渐深入,他们树立起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落后”“野蛮”“未开化”的刻板印象,进而将破坏、掠夺和屠戮的行为堂而皇之地美化为“给东方带来文明”“使东方开化”。他们塑造出堕落淫荡、冷酷残忍、虚伪狡诈的东方犯罪集团首领“傅满洲”,作为当时文艺界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人形象。“傅满洲”和他所代表的“黄祸”(即宣扬东方人为“黄皮肤的恶魔”,给西方带来灾祸),成为西方侵略者洗白自己的绝妙托词。
没错,在西方人看来,你这个“眯眯眼”,更准确的定义叫做“猪眼”,中国人在他们看来,是猪眼人和猪眼民族。

“约翰·中国佬……败坏了世界,大家全完蛋。哎呀,我那残酷的中国佬,哎哟,我那顽固的中国佬……长着小猪眼,拖着长尾巴……”

眼尾斜向的眯眯眼造型,非常类似“唐氏综合征”的患儿。这是一种因先天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患者智商较正常人低,现在是孕检的必备筛查项目,1866年最早发现该病病例的英国医生约翰·朗顿·唐,认定这是一种种族退化的痴呆症,称之为“蒙古种症”,又叫“先天愚”。由于他认为患者一般面部比正常人宽,鼻梁低平,眼睛小而上挑,形似黄种人,此后,白人至上主义者就认定唐氏综合征是黄种人“劣等”的标志,双手斜拉、眼梢上挑也就成为形容对方智力低下的侮辱性手势。

令人遗憾的是,即使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后,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改变了当年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我国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然而当年侵略者所立的 “落后”“野蛮”“未开化”印象在某些人心中并未消散,相反,他们愈发热衷于“自我东方化”,极力自我矮化、丑化,以“多元化”为名,迎合西方人数百年不变的陈旧趣味,乞求西方人赐予他们“国际”文化圈的一席之地。



何为东方美?魏晋时期以女子脸型似鹅蛋为美,丰润不失秀美;隋唐五代以丰腴为美,额窄颊丰,珠圆玉润;明清以来以消瘦为美,小巧玲珑的瓜子脸颇惹人怜爱。无论是柳眉杏眼,还是凤眼蛾眉,如画的眉眼,精巧的面庞,都是不同历史背景下独到的“东方美”的表达。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彻底摆脱了几个世纪前落后的面貌,我们的民族自信也空前高涨。今天的中国人,早已不甘于沦为任西方文艺界丑化的“傅满洲”“原始人”,拥有了审美自觉的中国人,要挑战国际舞台上的西方舆论霸权,要将“东方美”的解释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然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上述群体自作聪明,企图通过上纲上线、搞“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比“眯眯眼”的眼间距更宽的,是“东方主义”审美与自古以来扎根中华大地的劳动者所创造的东方美之间的差距;比“高级脸”更不忍卒视的,是热衷于“自我东方化”的群体,如食尸鬼一般将殖民者的亡魂从历史的废墟中刨出,将种族主义价值观奉若“文明世界”珍宝的丑态!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