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后蜀残石经、青铜太阳轮来了,四川两大国宝即将亮相《国家宝藏》特展
封面新闻2021-12-25 23:36:20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已经热播了3季的《国家宝藏》,被誉为是“没想到会这么好哭”的综艺,001号讲解员张国立带着各大博物馆开箱亮宝,在国宝中回味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12月25日晚,央视《国家宝藏·展演季》迎来收官之作,来自全国30家博物馆的馆长们欢聚一堂,揭秘即将亮相故宫的《国家宝藏》文物特展。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博物院的后蜀残石经、三星堆遗址博物馆的青铜太阳轮登台亮相,令人惊艳。两位馆长还分别从石室中学、三星堆考古遗址中采集到的“厚土立方”,与全国其他28位观众一起共建“何以中国”装置作品,启动了特展。

这不是后蜀残石经第一次亮相《国家宝藏》特展。2019年2月,《国家宝藏》第二季收官之际,综合网友投票及专家意见,这件文物最终进入了参加特展的9件国宝名单,以视频的方式在故宫箭亭广场“九州幻方”与观众见面。

纵处乱世之中,蓉城依然文脉不辍。1938年发现的后蜀残石经,被誉为是传诵千年的“史上最强教材”。最早的“后蜀石经”为五代时期后蜀宰相毋昭裔主持刊刻的儒家经典石经,立于文翁石室,为学子们研读摹拓。毋昭裔之后,宋人续刻,最终历时近200年,集结了儒家十三经,奠定了儒家经典十三经的格局。蜀石经不仅刊刻经文,最为珍贵的一点是还刻有注释。它更以拓印本的形式影响全国,在宋代广为流传。而千余块后蜀石经因南宋末年的战乱而散佚,现仅存几块残石,故名“后蜀残石经”,现仅可从宋拓本中窥得石经原貌。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之际,总有网友晒出这件国宝的图片,勉励莘莘学子好好学习。

四川博物院院长韦荃向全国观众介绍了后蜀残石经的意义:“为所有能见到石经的学者,提供获得知识的公平机会,为后世蜀学之大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是中华文明以济世安民为目标的永恒见证。”

此外,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携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太阳轮登台,他还手捧存放着三星堆遗址土壤的盒子,向全世界观众发出“长江文明源,三星伴月出。三星堆博物馆携青铜太阳轮与您共同见证‘何以中国’”的邀请宣言。

雷雨谈到了太阳与农耕文明的关系,以及文明起源之时三星堆古蜀先民对太阳的依赖和对太阳的敬畏之情,并介绍了三星堆最新的考古发现及重大意义。“三星堆新的考古发现,祭祀坑出土了青铜太阳轮、眼泡、神树等与太阳崇拜有关的青铜器,还有一些青铜器上可以看到太阳纹,都可以看出古蜀人对于太阳的崇拜与敬畏,进一步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提供了实物依据。”

《国家宝藏》文物特展将中华文明比作水,向观众展现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浩荡气象,展览的单元也依水而定:第一单元为“源”,驻足凝望文明起源之时的点点星芒;第二单元为“流”,展现历史上民族与民族之间、本土与外部之间、人类与天地自然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第三单元为“汇”,尝试回答先民们生发的思想、锤炼的技艺、汇聚的典籍如何让我们凝聚成一个整体,以及中国又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什么。

为筹办本次展览,各大博物馆携珍贵馆藏而来,从新疆到辽宁,自陕西至福建,东西南北中汇聚一堂,展品涵盖石器、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玉器、瓷器、古文献等多种文物品类,既有皿方罍、杜虎符、云梦睡虎地秦简、玉琮、商鞅方升、何尊、长信宫灯、颜氏家庙碑、《鹿王本生图》(复制品)、金瓯永固杯、商周十供等三季节目以来的高人气文物,也有七璜组玉佩、鄂君启金节、唐波斯孔雀蓝釉陶瓶、唐僧取经图枕等首次登上《国家宝藏》的珍贵宝藏,琳琅国宝包罗万象,尽显中华文明的光华璀璨。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