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外婆
东方网2021-12-24 09:11:20

一到过新年,就会想外婆。外婆缠过脚,脚小走路却快,身体硬朗,八十多岁了还忙里忙外,一天到晚闲不住身手。儿时我最喜欢到外婆家去,一路走,一路蹦蹦跳跳。沿着小河,穿过田野,走过小桥,行走五六里,远远就看到外婆家的老柳树了。这情景状如刘绍棠写的《蒲柳人家》,觉得外婆家是世外桃园。

外婆有一只木箱,外面挂着老式牛鼻子铜锁,岁月浸染,包浆厚厚的,抓在手上温润养眼。每次我到外婆家,她总会打开木箱,像变戏法似的拿出好吃的东西,每次都有,绝不会让我失望。

其实我最喜欢夏天到外婆家去,外婆家所在的生产队,一般会大面积种西红柿。几百亩西红柿生长茂盛,红彤彤的果实一大片,一眼望不到边,让人馋涎欲滴。每次吃西红柿,我能连续吃好几个。生吃西红柿的习惯一直保留至今,不过怎么吃,总没有外婆家的有滋味了。外婆看着我吃西红柿的那种神情,专注、满足、自然、迷人,笑容灿烂,感觉比自己吃得还香,让人感觉温暖。

每年暑假,我总会到外婆家玩些日子。外婆会命令表哥带我去抓鱼摸虾,天上下火,我们用柳枝做帽子,带上木盆,背上鱼篓,跳入清澈见底的村河中,就像抛开缰绳的小马驹,嬉水打闹,水中的鱼虾四处奔逃,我不会潜水,只能摸些螺丝,在水草中抓点小虾。表哥不一样,他能徒手抓到鲤鱼、青棍鱼、胖头鱼,有时还逮到大螃蟹,这些回家后就成了我们的美餐。暑假过后,我像变了个人,晒得黑黑的,原本豆芽似的身体结实了。外婆会夸我,“能吃能睡,很快能长大了”。

外婆没有上过学堂,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做事很利索、很热心,根深蒂固有一种责任感,一种天然的无边的爱。小时候,外婆牵着我的手,有冬日暖阳般的感觉,使人顿觉温馨。她的手虽然有点粗糙,但很有力,把她的热量推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不管子子孙孙走到多远的天涯海角,都能感受到她的爱。在人世间,她把爱当作了唯一责任,让世界显得那么美好。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要让外婆感到欣慰,要把她给予我的这一责任基因蕴藏在心底,让它不断生长,永远也不要学会冷漠。

故乡盐城东门关方圆十里,没有人不认识外婆的。谁家夫妻吵架,邻居打架,只要外婆到场说几句,就会摆平矛盾。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裴奶奶”,外婆的名字叫裴管氏。小时候我很好奇,外婆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更绝的是,外婆自学成才,会接生,我出生见到的第一个人是外婆。谁家有孕妇难产,得知消息,她就如同救火一样上门,抢救了很多人的命,从不要一分钱。

母亲长得分外像外婆,如一个模子脱出来似的,做人做事也十分像。外婆喜欢与母亲拉家常,也喜欢吃母亲烧的菜。外婆有个习惯,偏爱吃小杂鱼烧咸菜。尤其在冬天,每次去外婆家,母亲总先会到菜场买四五斤小杂鱼,回家后烧上一大锅,用瓷罐装满,拎上给外婆。外婆每次都乐得合不拢嘴,总是说:“还是大姑娘懂我。”冬天的杂鱼,烧好后很快就成为鱼冻了,每次吃只要用勺子挑几下,滴几滴香醋,就是十分美味的菜了。生活清贫,一罐杂鱼外婆能吃一星期。

记得十分清楚,我上初一的1976年春,八十四岁的外婆突然病了,不吃不喝,也说不出话。让人惊诧的是,大朵大朵的雪花突然飘舞而至,村庄又穿上厚厚的衣裳,傍村流淌的串场河更清澈,故乡显出无与伦比的安静,它们成了大自然最和谐的一部分,给人一种非同寻常的自然之美。我们每天只能拉拉外婆的手,她的眼神会盯住你,好似有千言万语,我能在心灵上感应,她希望我快快长大,给我母亲——她最疼爱的女儿后半生带来幸福。过了春天,刚刚立夏,外婆万般不舍地告别了我们。

人生如白驹过隙,许多消失的将永远消失,无法挽回。但外婆给我的爱,使我在人生路上永远回味着。在辛丑年白雪茫茫的季节,那是一股暖流,驱散寒冷,荡涤疫情,就像黄浦江那永不冻结的流水,一定会迎来春风浩荡的时日。

爱你的人不管多远,都能在心灵上抵达。

作者:管苏清
选稿:王冰倩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