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为什么要看长达六小时的话剧《红楼梦》?
上观新闻2021-12-23 20:17:00

首轮演出之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话剧《红楼梦》不乏争议:六小时的时长,观众能坚持看完吗?没有姹紫嫣红,背景全白,人物也穿白衣,会不会太单调?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红楼梦》,下决心要做这个题材时,我们就有心理准备,这是一场冒险。”编剧喻荣军说。首轮28场演出之后,他发现话剧《红楼梦》的豆瓣评分在持续上升,越来越多观众给出积极的回应。

经过三个月打磨,话剧《红楼梦》在剧本、舞美、服装细节方面都有所升级。12月25日、26日,接档中文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红楼梦》将作为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年末演出季”大戏之一上演全本。

薛宝钗的戏份变动较多,让扮演者李黎感觉“演了一部新戏”。“演完一场,五味杂陈,心力交瘁。”扮演贾宝玉的陈山说,“但睡一觉就好了,像做了一场梦。”虽比首演版缩减了40分钟,但即将上演的版本仍有近六小时时长,无论对演员还是对观众,都是一场考验。

与观众对话,甚至对抗

话剧《红楼梦》由上部“风月繁华”和下部“食尽鸟归”组成,将红楼梦境在繁华极盛、富贵涌动和悲凉惶恐之中徐徐展开,带领观众“站在半空之中重新打量经典”。

六小时,大喜大悲的情感起伏,让王熙凤的扮演者丁美婷觉得“很伤,但很过瘾”。她在侧幕看过“黛玉”泪洒全场,每一次都会感到“心疼”。看“宝玉”跟姐姐妹妹离别时,背对观众,其实是在“擤鼻涕”。

贾母的扮演者、话剧《红楼梦》总监制田水告诉记者,这部作品借鉴了中国戏曲的表演方式,讲究仪式感和气韵,演员哪怕作为背景存在时,“气”也不能掉。“导演跟我们说,评价一部戏的好坏从来不是只看主角,每一个配角都十分重要。这部红楼梦有30个演员,有人演了两三个不同的角色,没有‘小角色’,所有的角色构成了紧密相连的整体。”

喻荣军告诉记者,他原本的剧本写了十二小时,缩减掉一半才有了六小时的版本。“这是一个一切都很快的时代,大家都习惯了看短视频,长度超过15秒观众就受不了。可是我想,《红楼梦》值得六小时。”

他打破了原著的时间线,基于人物关系,人与家族、政治、社会的关系,梦境与现实的关系,以人和命运的抗争来重新架构这部戏。剧中有大家熟知的《红楼梦》经典场面,也有全新的解读和表述。

“这部戏对观众是有要求的,需要他们沉下心,去建立红楼梦宇宙和自我世界之间的联系。”喻荣军说,“我们是一个有点偏执的团队,有自己的审美追求。我们渴望在剧场中跟观众‘对话’,甚至‘对抗’。我知道这样做有可能会失去一批观众,但我相信这是值得的,当下的剧场太缺乏这样的坚持。”

大量留白给足想象空间

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上演过多个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导演林奕华的舞台剧《红楼梦》,用男性演员反串“十二金钗”;舞蹈家赵梁的《警幻绝》用肢体构建《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舞蹈风暴》选手黎星、李艳超领衔的舞剧版《红楼梦》,通过“宝玉”的视角,讲述“十二金钗”的开放和凋零。

“这是我心目中迄今为止美得最干净、最极致、最完整的一版《红楼梦》。”看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红楼梦》首轮演出,一位观众说,“好像在大观园里做了一天的梦。梦做完了,好像身心都宁静了。”

话剧《红楼梦》的舞台上有三面巨大的 “白墙”,跟随剧情打开合上,犹如三面翻开的书本,契合了书中“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意境。舞台上的布景也是极简的,用精致的木质轿子、雕花桌椅、亭子等少量元素去暗示红楼,还有出自《好了歌》的镂空文字,以及漫天飞舞的“落红”,此外便是大量留白。舞美设计刘杏林说:“在舞台上,我主要把握了‘有和无’‘好和了’‘盛和衰’的关系,用大量的留白给观众留足想象空间,如果什么都呈现出来,会陷于老套和僵化,会抹杀互动和联想的张力。”

剧中人物的服饰也主要采用了白色系,在中国古典服饰的基础上加以现代简约的裁剪和设计。剧中大量使用了中国传统面料诸如丝绸和苎麻,辅以中国传统纹样刺绣工艺。服装设计阳东霖说:“白色看似简单,却包罗万象——茶白、月白、牙白、缟色等。根据人物身份、性格、命运走向,再辅以朱砂、绛红、黛色、鸦青等色,意在构建出此版话剧《红楼梦》独特的美学世界观,带领观众去思考。”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