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这场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永远的精神坐标㉘
东方网2021-12-22 15:39:43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总书记明确提出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并作出深刻阐述。

2020年3月2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首批战“疫”一线火线发展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图为钟南山院士(前中)领誓。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根据国家政策,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费用纳入医保,自费部分由财政补助,为患者免除了经济负担;同时通过温情照料、精准护理、健康教育和特色呵护等,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帮助患者更好治疗和恢复。图为2020年3月4日,在火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一病区的“家病房”,一对老年夫妇十分牵挂患病入院的子女,护士们帮他们传递亲情信息。人民日报记者李舸/摄

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作出这一决策,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需要果敢的历史担当。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

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白衣战士们主动请缨,奋战于抗击疫情一线,用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左图为1月24日,除夕之夜,南方医院赴武汉医疗队成员响应国家号召,紧急支援湖北省疫情救治工作。其中,有两人曾参与2003年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赴小汤山医疗队(新华社发)。右图为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赴小汤山医疗队全体队员的请战书。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誓言铿锵,丹心闪耀。

14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

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沿“红区”,白衣天使们打赢了一场场与病毒的“生死战”。图为2020年3月20日,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的护士们合影为武汉加油。新华社记者王毓国/摄

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面对疫情,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而是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举,书写下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

2020年2月14日,武汉市首个以中医为主的方舱医院开始收治病人。这是医护人员在核对病人的床位安置信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中,我国发挥中医药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取得了较好成效。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

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和治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

无论是抢建方舱医院,还是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无论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还是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都是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和弘扬,都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

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严峻形势,中国政府派出多支抗疫医疗专家组支持世界各国的抗疫行动,应对人类共同的敌人。图为2020年4月11日,中国政府赴俄罗斯抗疫医疗专家组启程。新华社记者徐旭/摄

我们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不仅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我们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东方网联合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推出《永远的精神坐标》。

聚焦中国共产党

孕育、发起、诞生、出征过程中,

凝结的那些共产党人精神,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一起走进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联合出品:东方网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本期资料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求是网

相关链接:

这就是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永远的精神坐标①

周总理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就是它!52年前的7月,它完工了!|永远的精神坐标②

从北京到东京,九万里风鹏正举|永远的精神坐标③

从沉船里捞出的“宋朝”,蕴藏了千年的丝路精神|永远的精神坐标④

风雨同舟,“豫”见抗洪精神|永远的精神坐标⑤

建军94周年!92年前的这次会议堪称中国军队的里程碑|永远的精神坐标⑥

告别东京,从头再来!|永远的精神坐标⑦

74年前的今天有了它!“南京路上好八连”:为人民,几十年|永远的精神坐标⑧

纪念雷锋,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永远的精神坐标⑨

焦裕禄诞辰99周年,县委书记的榜样永不忘!|永远的精神坐标⑩

41年前,这头“拓荒牛”耕出了一片新天地!|永远的精神坐标⑪

65年前这群师生从上海到西安,这股精神让总书记感动|永远的精神坐标⑫

我们党的百年征程,这次会议留下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永远的精神坐标⑬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永远的精神坐标⑭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股精神传承百年|永远的精神坐标⑮

嘉陵江畔重庆城,这八年驻守为中国光明前途作出了卓越贡献|永远的精神坐标⑯

这场斗争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永远的精神坐标⑰

总书记说,这股精神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永远的精神坐标⑱

这里是伟大长征的落脚点,也是伟大抗战的出发点|永远的精神坐标⑲

中共中央从这里踏上进京“赶考”之路|永远的精神坐标⑳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永远的精神坐标㉑

这股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的精神坐标㉒

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了这股精神|永远的精神坐标㉓

从零起步!这群老一辈科学家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永远的精神坐标㉔

这场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永远的精神坐标㉕

他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救死扶伤呕心沥血|永远的精神坐标㉖

中国空间站将首次太空授课!这四个“特别”说的是这群人|永远的精神坐标㉗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