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你有一份“福禄寿喜”待签收,中华吉祥文化特展开展
上观新闻2021-12-21 19:31:01

福禄寿三星人物立像、富贵平安图轴、镂空喜上梅梢银罐……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支流。先民们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文字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来表达自己对吉祥美好生活的向往。

12月21日起,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与浙江自然博物院、河北博物院联合主办的《福禄寿喜 美好生活——中华吉祥文化特展》在上历博(上革博)展出。

此次展览以中华吉祥文化为核心,选择在跨年档期推出,在辞旧迎新之际为观众送上一道“吉祥大餐”。展览选取自然、历史、艺术等门类的展品近300件,包括瓷器、玉器、金银器、书画、织物、剪纸、动物标本、科学绘画、矿物宝石、建筑构件、生活用品、工业产品等,以此展示吉祥文化数千年传承发展演变,及其对百姓生活与中华文化的多层次影响。

明年是中国虎年。展览序章以“虎虎生威”开篇,讲述与虎有关的自然和文化,迎接壬寅虎年,祈愿人类社会齐心协力、如虎添翼,早日走出新冠疫情的阴霾。

程璋为永康虎啸图扇页

展出的“程璋为永康虎啸图扇页”,描绘的是虎啸山林的场景。画中,一只虎从山间草丛中走来,另一只虎半卧在坡石上仰天长啸。画中老虎的毛发质感强,比例协调立体感突出。

展览的第一单元阐述中华吉祥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吉祥文化的祈愿与表达方式,以及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发展繁荣的各种吉祥理念和标识体系。第二单元凸显吉祥文化与个体的紧密联系,并以物种与文明、物种与生活、物种与未来的三重视角,融合讲述它们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和文化寓意。第三单元展现“福禄寿禧”吉祥文化在当代的新解和价值。源于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当代吉祥文化,在新时代与时俱进地表达出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

鎏金芝鹿纹三足银盘

展出的“鎏金芝鹿纹三足银盘”,盘心有一只栩栩如生的梅花鹿,头顶一柄灵芝,四足前后错落。在中国文化中,“鹿”通“禄”,寓意着俸禄和富贵;灵芝则寓意长寿。

福禄寿三星人物立像

展出的“福禄寿三星人物立像”,寿星手拄拐杖,额头突出;福星怀抱童子,慈眉悦目;禄星身着官服,手持如意。三星并立,形象鲜明,寓意多福多禄多寿。

清代著名的金银匠人张善六制作的一对银寿桃也在展品之列。沿寿桃凸出端中剖为上下两半,相接处各有一周美术字“寿”,字间饰以蝙蝠,顶面也有一圆形“寿”。寿桃柄部形似奔跑的梅花鹿。小巧玲珑的寿桃上,福、禄、寿俱全,匠心巧思令人赞叹。

镂空喜上梅梢银罐

镂空喜上梅梢银罐采用多维镂空工艺制作,器身錾刻图案,密布花、叶、枝,花朵为五瓣,叶为卵形。花枝上停落两只鸟,遥相对应,构图平衡而和谐,生动展现了喜上梅梢的画面。结合柿子的造型,也寓意“喜事”。

松鹤纹水晶内画鼻烟壶

展览上,还能欣赏到清末著名画家闫玉田的松鹤纹水晶内画鼻烟壶。这枚鼻烟壶为水晶材质,以常见的松树和仙鹤为主题,松树造型古朴,仙鹤姿态灵动,共同组成“松鹤延年”的长寿意象。

展出的画作“富贵平安图轴”由京剧名家梅兰芳、荀慧生、黄桂秋、姜妙香、程砚秋和尚小云等合作绘制,所画梅、竹、牡丹、山茶、双鱼及博古架是一幅典型的案头清供图。

展览空间设计上,借由温暖和谐、国风灵秀的山水背景,烘托“吉祥”主题。展厅内移步换景,写意场景、氛围场景、投影、镜面空间,让展厅的各个部分都与主题息息相关又起承转合。

展览将展至2022年3月13日。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