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无惧寒潮!这里的树穿上了新“毛衣”,都是社区阿姨给织的
周到2021-12-17 00:04:20
寒潮即将来临,奉贤奉浦四季生态园的一些树可不怕。因为,它们都穿上了新“毛衣”。这些五颜六色的创意“毛衣”都是弯弯居委会爱心编织组的阿姨们“加班加点”织出来的,总共18件。

为怕冷的树御寒,编织创意“毛衣”

虽然今年申城到现在还没入冬,但谁能保证后面不会遭遇极端低温?阿姨们说,她们从居委会、四季生态园和奉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处了解到,一部分南方来的热带植物怕冷,在上海遇到极端低温会冻坏,每年都要采取一定保温措施,今年各方联合创意,要给四季生态园的部分树穿上“毛衣”,“我们接到任务后,还上网查询,找毛衣的灵感,看到其他地方也有给小树织毛衣的事情。”

朱小萍是弯弯居委会爱心编织组的一员。她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可能绝大多数都不会织毛衣,但组里的7位阿姨都是六七十岁年纪,因为所处时代、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原因,年轻时就学会了织毛衣,给自己织,也给家人、邻居织,个个心灵手巧。

“说起织毛衣,我还是有点被逼无奈才学会的。”朱阿姨告诉记者,她年轻时作为知青去了新疆,生了小孩以后父母不在身边,可一家人到了秋冬季总要穿毛衣的,尤其小孩子,怎么办呢,于是只好自己学着织,“不过,也许我们家里有点这方面天赋,亲戚里有人是裁缝,学起来很快。”

2004年,朱阿姨退休后就参入了爱心编织组,直到现在。

朱阿姨说,这些毛衣的毛线有的是从家人不穿的毛衣上拆下来的,有的是小区收集的旧毛衣,居委会也购买了一部分,所以,可以说这些毛衣也是变废为宝。

说起织毛衣,爱心编织组的陆菊芳阿姨颇有些“得意”,她十多岁就学会了织毛衣,13岁那年给对门阿奶织手套、织袜子,每次能获得2角钱的报酬,那可是一笔巨款。

陆阿姨25岁支内去了成都,2002年退休后回到上海,一开始帮着女儿带小孩,后来孙辈大了不需要带了,陆阿姨就加入了爱心编织组,发挥余热,做点有意义的事,也能和姐妹们聊聊天打发时间,“这次的编织任务时间还挺紧张的,我们加班加点,花了3个礼拜,把18件‘毛衣’织好了。”

日常还给孤老、贫困地区的人编织

阿姨们说,弯弯居委会的爱心编织组成立已经十多年了,这次是第一次给树织毛衣,她们更多时候是给敬老院的老人、社区孤老和贫困地区的人们编织,“我们毛衣、围巾、帽子都织,送给有需要的人,有时候听到哪个贫困地区过冬需要毛衣,我们也加班加点织。”

日常,阿姨们还会研究各种织法和图案,比如葡萄结怎么织。最近,阿姨们在构思钩小物件,小猪小马这些,准备社区里义卖的时候当义卖品。

这次,“毛衣”织好后,居委会专门派车把阿姨们送到四季生态园,亲手给小树穿上。

部分热带植物不耐寒,在沪过冬要“穿衣”

绿化专家介绍,像加拿利海枣等部分热带植物不耐寒,遇到持续的极端低温可能出现冻害,所以,每年申城有一部分热带植物都要提前包裹保温材料,通常是草袋、黑网等。

给热带植物包裹保温材料有多种作用。冬季气温低、天气干燥、降水较少,树木在生长时可能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补给,容易造成大量水气蒸腾,包裹保温材料可以减少蒸腾,为树木保存水分。同时,可以预防树木出现低温冻害,避免叶子干枯甚至可能导致树木死亡的情况。此外,包裹材料后能对病虫害进行隔离,减少来年开春病虫害对植物的危害。

除了“穿衣”,植物过冬还要“穿白靴”、“佩腰带”、贴粘虫胶带等。“穿白靴”就是将树干涂白,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石硫合剂、食盐、油脂等,其作用也是防止冻害、减轻病虫害。“佩腰带”就是绑扎草绳(草靶),草绳或草靶可以诱集害虫在其中越冬,明年开春前把草绳或草靶连同在其中越冬的害虫一起销毁,可以有效减轻部分虫害。贴胶带也是阻隔害虫危害树木。

相关链接:申城小树不是第一次“穿衣”

给小树“穿衣”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申城。2015年,黄浦区陕西南路、南昌路附近的法国梧桐树穿上了五颜六色的毛衣。是当时在沪上一所幼儿园任教的菲律宾姑娘Mae和她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朋友们编织的,耗时一个月。据称这种给植物“穿毛衣”的行为被称为“针织涂鸦”,在海外颇为流行。不过,从树种来说,悬铃木(俗称“法国梧桐”)在沪过冬不需要保暖。

2020年,杨树浦路上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里,座椅背、门把手、立柱、小树等都穿上了定制的毛衣,为园区的冬天增添了几许暖意和趣味。这些毛衣大部分是上海纺织博物馆的数十位爱心妈妈志愿者编织的,还有一小部分来自社会征集。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郁文艳

作者:郁文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