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很多人都不知道,施蛰存的印章就藏在松江这里
上海松江2021-12-15 13:49:00

12月3日,是中国现代派小说鼻祖施蛰存先生诞辰116周年,松江博物馆为纪念施蛰存诞辰,将馆内收藏的施蛰存印章呈现于公众,以便于鉴赏。

施蛰存(1905-2003),浙江杭州人,是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在文学创作、古典文学研究、碑帖研究以及文学翻译方面均有成绩。1926年入震旦大学学习后,与戴望舒等创办《璎珞》旬刊,1932年在上海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并创作意象诗和新感觉派小说,其后主要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在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在云南、福建、江苏、上海等地多所大学任教。1952年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2003年在上海逝世。著有《北山楼诗》《北山集古录》《北山谈艺录》《北山谈艺录续编》等多种学术著作和散文、小说集,以及翻译作品。施蛰存自称他的一生打开了四扇窗,依次是东窗(文学创作)、南窗(古典文学研究)、西窗(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和北窗(石版石刻整理),而其中的南北两扇,均与松江有关,比如编定《陈子龙文集》,整理松江碑版石刻。

施蛰存先生幼年居苏州,8岁随家迁居松江,定居在西司弄,中学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三中学(现在的松江二中)。1927年回松江任中学教员,据说戴望舒的《雨巷》就是此时写于施家。施蛰存对松江有很深的感情,他在《云间语小录》中说“我是松江人,在松江成长,住了三十年,才迁居上海。”他将许多关于松江的人物、风俗、掌故编为一书,另外还有《云间词人小传》《云间词人姓氏录》《云间碑录》《云间花月志》等。

施蛰存先生一生中共用过“苹华室”“红禅室”“无相庵”和“北山楼”四个室名,前两个为早年使用,后者为晚年所用,无相庵是中年时常用室名,取自于佛经中的“无人相亦无我相”之意。真实的书斋“无相庵”位于松江原县府路20号,在散文《绕室旅行记》(1934年,《宇宙风》第10期)《我的家庭》(1938年)中对无相庵有详尽的描述。施蛰存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1928年至1937年,其中以“无相庵”为题的散文随笔作品,试图透过读人谈书,来表现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态度。1937年11月无相庵被日军轰炸,施蛰存在云南闻此消息,作诗《十一月二日接家报悉松江舍下已为日机投炸弹翌日感赋》:

去乡万里艰消息,忽接音书意转烦。闻道王师回濮上,却叫倭寇逼云间。

室庐真已雀生角,妻子都成鹤在樊。忍下新亭闲涕泪,夕阳明处乱鸦翻。

邓散木、陈巨来均曾为施蛰存治印,此方印是由著名篆刻家钱君陶先生在1931年为其所治。钱君陶(1907-1998),名玉堂、锦堂,字豫堂,号午斋,室名无倦苦斋、抱华精舍,浙江桐乡人。擅装帧美术及篆刻、书法。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一生治印两万余方,上溯秦汉玺印,下取晚清诸家精髓。

无相盦

近现代钱君匋刻

寿山石薄意人物山水

纵2.2厘米,横2.2厘米,高5.3厘米

边款:蛰存兄属正,辛未,君匋。

松江区博物馆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东路233号

开放时间:9:00—16:00(15:4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照常开放)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