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上海宝山有位“伞爷爷”,7年免费修好近2万把伞
上观新闻2021-12-14 07:35:05

退休老人的一天怎么过?有人喜欢出门走走,有人喜欢宅家刷小视频,在宝山月浦镇,73岁的张永兴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一件事——修伞。

7年来,张永兴已经为周边居民免费修好了近2万把伞,熟悉他的人亲切地称呼他为“伞爷爷”。

菜没买到,捡了把伞回家

张永兴的本职工作并不是修伞。

年轻时,他当过农民、当过工人,退休前一直在公路管理所工作。2004年,老伴查出患有乳腺癌,要做化疗,他自此开始了长期陪伴、照顾病人,一次次跑医院的日子。2007年,张永兴自己也查出患有直肠癌,所幸开刀之后恢复良好。

谈起那几年的日子,张永兴的神情有些黯淡,但他随即说到了那时感受到的温暖。当时,得知老张一家的情况后,社区、居委、镇里都赶来关心、看望、慰问,给了他很大的支持。也是从那时起,他的心里开始有了“一种感恩的想法”。

2014年,一次坏天气让张永兴偶然间发现,可以通过免费修伞来表达和传递善意。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春日,许多人的伞骨被风雨刮坏,有人嫌麻烦,就把伞直接扔在了菜场门口。前去买菜的路上,张永兴看到了一地的伞。他捡起其中的一把,发现它只是受了点“轻伤”,便决定把伞带回家,试着修修看。

那天,要买的菜没买到,倒是开启了这段与伞的缘分。

“特别有劲,又特别有意义”

头一把带回家的伞,张永兴和老伴两人捣鼓了一天才修好。虽然费了不少劲,但夫妻俩都觉得很有成就感。尤其是张永兴,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件“特别有劲,又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在老伴的支持下,张永兴决定把白天的休息时间都投入修伞。修伞的方法靠自学,修伞的工具靠女儿女婿在网上帮忙购买。就这样,乐业四村有个免费修伞的张爷爷的消息逐渐传开,周围的邻居开始提着一柄柄长伞、短伞找上门来。

有的伞看上去已经有些年头了,坏了一两处。对一些老居民来说,弃之可惜,放着自己又不会修,拿到外面去修要收费,又有些不舍得。张永兴的志愿服务,让这些伞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

到了2016年,张永兴在社区已经小有名气。考虑到两位老人总是要在家接待陌生人不太方便,家里也没有足够的地方摆放各种工具和材料,乐业四村居委便主动把“伞爷爷”纳入由小区志愿者组成的“自家人”服务社,并提供居委所在的41号底楼的一间小房间,作为免费修伞工作室。

此后,白天凡是有人要找张永兴,准能在工作室里找到他。一般来说,早上8点不到,工作室就会开门候客,中午11点前,张永兴会暂时关门回家吃中饭,随后修整到下午1点再开门,一直干到吃晚饭。有活儿的时候,张永兴就干活儿,没活儿的时候,他便一个人打开一台小音响听听音乐频道,捧杯茶喝喝。

有人不理解,问他,一天天地守在小房间里干吗,你不无聊吗?张永兴却觉得,这种生活很适合他,帮助别人的滋味,特别好。“要我去和其他人一起打麻将或是在小区亭子里嘎三胡、轧闹忙,我还不愿意呢。”张永兴笑着说。

修过那么多伞,没有拿错的

“伞爷爷”的工作室,不过10平方米出头。走进去之后,你会感觉到一种秩序之美。

方方正正的房间里,每个可以被利用的角落、包括墙面都被利用了起来。房间的中心是张永兴的工作台,两边的柜子和架子上码放着各种工具和材料,一张靠墙的座椅供前来修伞的人等待时休息,四面墙几乎都挂上了五颜六色、长长短短的伞。虽然整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但丝毫不会让人觉得凌乱。

记者被那些整整齐齐码放着的材料和零件吸引,忍不住把头凑近了看。张永兴说起它们的来历。修伞,其实有很多零部件和材料的损耗,旧的坏了,就要找还能使用的替代品换上去,发挥其原有的功能。因为是公益服务,没有资金,用来替代的各种零部件不可能全部自己掏钱买,张永兴便想了个废物利用的办法——有空的时候,他会去四处转转,但凡看到有被人遗弃的伞,甭管是什么伞,他都会先捡回来,然后在工作室内将各个部件分门别类地拆下、收好。指不定哪一次,这些被人扔掉的却还可以使用的废物,就能被安装到另一把伞上,和主人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为了修伞,张永兴不停地捡伞,因为数量实在是太多,居委又给了他一间几平方米的小房间作为“物料仓库”。

现在的张永兴,处理起一些只有“小毛小病”的伞已经十分熟练,通常十几到二十分钟就能修好。也有些修起来比较费时间的伞,要隔天来拿,或者碰上求助者没时间在原地等,张永兴便在伞柄处贴张便签纸、写好名字,还会在本子上记录好伞主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和维修日期。这是为了避免有些人的伞被别人误拿,引起不便。

“到现在我这里修过那么多伞了,没出现过拿错的情况。”说起来,张永兴有些自豪。

拿得动榔头钳子,就会一直干下去

许多月浦人都知道,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的影响,每个月的20日,月浦公园总会举办一场志愿活动,提供理发、量血压、贴耳穴、补鞋、修伞等各种服务。修伞的志愿者,便是张永兴。

这些项目看着不起眼,却实实在在地为百姓提供了方便,深受周边居民欢迎。可活动的时间有限,随身可携带的工具也没几样,为了让拿伞过来的居民不要白跑一趟,张永兴都会把现场来不及修的伞带回工作室继续修。

公园去的次数多了,张永兴看到好几次都突然下起雨来,但很多人身边没带伞,样子十分窘迫。张永兴把这个情况记在心里,随后找了个机会,专门带上25把折伞和25把长柄伞送到公园,请门卫租借给那些有需要的人。后来,想着小区对面实验学校里的学生也可能会遇到没带伞的情况,张永兴又给学校送了50把伞。

就这样,“伞爷爷”的伞守护了更多人的下雨天。

尽管已经干了7年,张永兴对修伞还是热情满满。记者注意到,他的手上贴着胶带,看上去有些划伤。他倒是轻描淡写,说整天和铁丝、铁钉打交道,“刺破、划伤是难免的。”说罢,他还举起了手边的小榔头和钳子,认真地说:“只要我还拿得动这些,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不知不觉,采访进行到了中午,记者正有些担心自己是不是耽误了张永兴吃午饭,正巧遇到张永兴的女儿来到工作室。她是来接爸爸回家吃饭的。

老张的女儿的话不多,但看得出来,父女俩感情很好,她对父亲的志愿服务也很自豪。在采访的最后,记者为他们在工作室门前拍了张合照。两个人都笑得很开心。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