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少年时期离乡赴美 华人“1.5代”面临多重困境
中国新闻网2021-12-13 11:35:00

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在抵达美国的数以万计的移民中,每年都有儿童和青少年被他们的父母带到这个国家。例如,在2001年,大约31万(17%)抵达美国的移民年龄在5至16岁之间。这些年轻人被称为1.5代,因为他们处于“中间”状态,既不全是美国人,也不仅仅是新人。

学生与家长 关系冲突很多

纽约市曼哈顿下东城高中英语老师敏主要服务新移民的学生。根据她在该校工作18年的经验,她发现这些1.5代学生与其家长之间的关系和冲突“很多”,且他们的矛盾与美国出生的孩子与家长的矛盾“不太一样”。这些在美国的初中和高中的1.5代,“出现的问题很大,需要社区关注”。

纽约华人刘先生的大儿子初三时移民赴美,而小儿子在美国出生。他说,两个儿子虽然出生在同一家庭里,但生活习惯和文化观念完全不同。

他说,大儿子在中国接受了初中教育,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观念。例如,他把来源地写成中国,结果大学要按照留学生的标准收费。大儿子喜欢吃中餐,尤其是家乡菜。大儿子的朋友主要是新移民和留学生。“他在外州读硕士时,与两个中国留学生住在一起,成为铁哥们。”

大儿子还懂得一些中国传统礼节,如遇到长辈,他也知道叫人。他说,大儿子可以用中文与父母交流,而且用的中文也比较地道。他也看中文电视剧,尤其喜欢日韩女孩,“他将来找的对象应该是亚裔。”

小儿子则是另外一种情况。目前,小儿子在纽约市特殊高中读书,朋友大多是外族裔,很少华裔。虽然小儿子在家里吃中餐,但是若问他最喜欢吃什么食物,他还是说三明治、汉堡包和热狗。小儿子虽然也上中文学校,但是中文词汇很少。一遇到复杂一点的事情,他就要用英语。他多次问小儿子将来准备在哪里读大学,小儿子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我估计他将来要去外州读书,以便脱离父母。”

父母期望高 孩子压力更大

纽约华人Dennis的儿女分别为20岁和18岁,在纽约出生长大,现在都在上大学。他本以为儿女与中国来的留学生应该容易成为朋友,因为都是华裔。“但是孩子说,他们与留学生玩不到一起,因为想法不同。”

下东城高中英语老师敏说,她教的学生多是1.5代。“他们多数来自广东、福建,也有来自北方其他省份的。”有的孩子移民赴美时,已经16、17岁或者已经18岁。由于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很高,孩子承受的压力更大;而父母与他们不容易交流,因此累积的矛盾越来越多。

她说,这些孩子的父亲大多在孩子年幼时离开中国,到美国打拼,也有的是母亲先到美国。许多人通过各种方式拿到绿卡,然后再申请配偶和子女赴美团聚。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父亲或母亲不在身边,感情生疏。

同时,夫妻之间长期分居,并且分居在两个国家,也有交流缺失的问题。夫妻一方在家乡带着孩子,苦等绿卡,另一方在美忙于生计。终于在美团聚的时候,“孩子与父亲或者母亲已经十多年没有见面了”。

这些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希望孩子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将来能够考上好的大学,不枉家人分别这么多年。但是,这些孩子在家乡很可能就没有好好读书,再加上来到一个全新的英语环境,学习更加吃力。

另外,在家乡时,这些十几岁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交际圈。现在,他们随着家长移民美国,脱离了原来的朋友圈,就等于连根拔起。于是,有人出现心理问题,“学生不来上课了,我就打电话找人。”这时,辅导员告诉她,这个孩子患上了忧郁症。

敏说,父母对他们的孩子期望过高,而孩子不会英语,加上新移民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所有这些都对孩子产生压力。同时,父母为了谋生,早出晚归,与孩子的沟通很少,也不愿意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因此“父母需要改变”。

2020年3月,纽约市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后,纽约市的学校全部关闭,实行网上上课。“我发现几个孩子不上网课。”她告诉家长,他们的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但是家长没有意识到,结果耽误了孩子的治疗。

她说,许多孩子出现心理障碍,表现为爱打游戏,其实是在逃避,“他们需要与心理专家沟通”。该学校有自己的心理学家,可以给孩子做心理评估,但需要家长签字同意。她给家长打电话建议他们同意给孩子做评估,但多数华人家长不同意。

经济问题也是导致这些孩子出现精神问题的原因之一。她说,这些孩子随着父母移民到美国,先在亲戚家落脚。“他们居住条件很差,孩子心里很痛苦。”但父母因为不会英语,没有技术,找工作不顺利,就没有能力改善家庭生活。

另外,还有许多父母来到美国后,在纽约找不到工作,只能去外州打餐馆工。“有时,父母也分别在不同的州打工,实际上继续分居。”但是,外州没有像纽约市公立学校提供的双语班,因此孩子要留在纽约市读书。许多孩子边读书,边打工。来到美国也与父母分居,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也不可能恢复。

她说,父母认为,只要孩子来到美国,坐在教室里学英语易如反掌,实际上这些父母并不理解孩子的需要。许多孩子已经适应家乡的生活,并不想到美国;另一些孩子则认为自己将来总是要到美国的,因此在家乡也没有好好念书。

不过,也有学习好的孩子,但是人数不多,大约20-30%读了大学,有了好的发展。例如,有人找到了稳定工作,组建了家庭,甚至成为专业人士,如医师、药剂师、护士、教师等。还有的学生自己创业,经营餐馆。当然,许多人仍然在打工。

夹两种文化 独特的群体

洛杉矶加州大学社会学教授周敏说,学者对1.5代的定义比较宽泛。一般的定义是在国外出生、移民时年龄13岁以下,但也有学者定义为移民时年龄18岁以下。这些1.5代的父母是“第一代”移民,即移民时已经是成年人,1.5代也不是出生在美国的“第二代”。1.5代年轻人与第一代和第二代是分开的,本质上不属于任何一代。

尽管1.5代的定义不同,但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认为,1.5代是一个独特的群体。有的专家认为,他们既不是第一代移民,也不是第二代移民,既不是新移民,也不是美国人。第一代移民是出生在他或她的祖(籍)国并在成年后移民到新的东道国的个人。

过去的研究表明,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在身心发展阶段、家庭社会化过程、学校和社会经历以及对家乡的取向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1.5代人生活在两种文化之间:他们在学校参与主流文化,在家里说他们的母语,但在学校只说英语。

有学者指出,1.5代这个词通常被负面地视为不同且具有独特需求,从而在教育机构内造成问题。他们这样解释1.5代人:他们部分受过外国教育,部分受过美国教育,可能会形成一种奇怪的语言使用模式,他们可能认同一种语言,但实际上更擅长另一种语言。(韩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