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 | 吴兴路96号:包豪斯理念下的花园洋房
东方网2021-12-12 08:37:50

建筑是历史的脚印,是一个时代的智慧、情趣、财富,是审美品位的结晶和象征。

建筑,可以供历史学家考证历史的细节,可以让建筑学家研究建筑的发展,可以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回望过去的岁月,可以让经过这里的人们寻访先人留下的曲折脚印。

故人已去,建筑仍在。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先人们,已经成为历史人物,但那些留下了他们的脚印、记录了他们的音容笑貌的老房子,却依然安安静静地待在原地,一如当初的模样,让人感叹岁月竟在不经意间流逝得如此迅速。

2020年4月26日起

东方网推出系列栏目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

邀您倾听这些用上海话诉说的、

有关老建筑的故事……

今天

东东要给大家讲述的是——

吴兴路96号

包豪斯理念下的花园洋房

上海不乏有走在时代前列的建筑。这栋位于今吴兴路96号,属于现代派的花园住宅便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它建于约1930年,其时充满现代性的包豪斯理念诞生未久,离开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五要素”理论才刚刚过去了四年,起码具备了五要素中三个半要素的。

吴兴路96号住宅便已经实践了。

来看一下现代建筑的五个要素,它们是:1.底层的独立支柱;2.屋顶花园;3.自由平面;4.自由立面;5.横向长窗。除了底层独立支柱没被采用外,其余三项在这栋建筑上都被体现了,其实平屋顶上加增植栽是轻而易举的事,姑且只算半项。

该建筑为三层砖混结构,平屋顶,深出檐,外立面简洁,釉面砖饰面。开窗自由,部分落地窗外设混凝土悬挑阳台,横向钢栏杆,窗框上大多有雨檐,雨檐采用水刷石工艺。建筑平面呈丁字形,正立面底层中部凸出,二层退为阳台。墙体以及挑檐的转角部位均作圆弧处理,整体风格轻松明快。

有资料显示,历史上这里曾是挪威驻上海领事馆,但据查,1931年时,挪威驻上海领事馆在四川路29号四川大楼内;1936年,挪威驻上海领事馆是在北京路2号,也许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0年代,此楼做过挪威驻上海领事馆,但上述资料没给出处,故此说只能存疑。不过后来长期为政府部门使用不假,现为上海市国家安全局使用。

【沪语学习小应用】

将您的文字输入东方网后台,

AI将模仿知名滑稽演员钱程、

电台主持人蔡雪瑾的声音,

用沪语为您朗读这段文字。

相关链接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五原路205弄2—6号:各具巧思的里弄式公寓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吴兴路87号:风景旧曾谙,赉安洋行的经典力作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乌鲁木齐南路176号:萦绕岁月的彩虹马赛克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天平路40号:收藏家的聚与散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龙华西路1号:中国最早大型机场的前世今生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康平路1号:丰富人文内涵中沉淀出的宁静气质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建国西路620、622号住宅:老上海著名“冰箱大王”旧居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建国西路618号:中波友好关系的见证者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建国西路602号:带有印度装饰元素的法式花园住宅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建国西路598号:风格前卫的现代派花园别墅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建国西路506弄:有花卉树木绿化小品装饰的懿园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上海最大规模石库门建筑群落变得这样美,快去看看!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建国西路398号:十字形交叉屋顶彰显上海建筑文化的多元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嘉善路131-143弄、169弄:九十年前有小院车库的新式里弄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淮海中路1897号:不能被忘却的红色基因别墅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淮海中路1818弄1-8号:“世界船王”包玉刚的启航旧居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淮海中路1842—1858号:在风花雪月中缓缓航行的巨舰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淮海中路1754弄:百年霞飞路上的文艺风景线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淮海中路1670弄:美式莱特风格的里弄住宅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淮海中路1517号:“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的正宅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淮海中路1634号:隐蔽色彩很浓的错层洋房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淮海中路1469号:红瓦四坡的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洋楼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淮海中路1431号:淮海路上的“混血建筑”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淮海中路1414号1号楼:折衷主义风格的经典之作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淮海中路1202号:朴实无华的风格蕴涵先进的现代建筑意识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淮海中路1131号南楼:浓浓文艺复兴风住宅的幸存者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华山路831号:参天梧桐树下的“孙家花园”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华山路1954号:中国唯一跨越三个世纪的大学校园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衡山路700号:弧形楼梯美轮美奂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衡山路311-331号:范文照大师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湖南路262号:阅尽风雨的英式深宅大院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复兴中路1327号:低调的华丽,闹市中的英伦风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汾阳路45号:充满音乐感的西班牙老洋房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汾阳路152-154号、156-158:汾阳路上的神秘老建筑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武康路390号:亲历中意两国外事交流的风云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淮海中路1350弄:上海地下党秘密战线上的堡垒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衡山路300弄1-8号:凹凸有致的丽波花园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衡山路303—307号:西湖公寓的前世今生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华山路849号1号楼:近代上海第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别墅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武康路113号:中外文学爱好者向往的圣地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中国百年唱片历史的见证者——衡山路811号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武康路393号:见证一代代新青年的光辉岁月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淮海中路1110号:曾重门深锁半个世纪的“秘密花园”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几代上海人的文化记忆——美琪大戏院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衡山路534号:上海西南部曾经的最高建筑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见证民国时期才子与才女风花雪月的爱情公寓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安家》1.5亿老洋房算什么!上海真正的豪宅长这样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电视台对面的西班牙风情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淮海中路1160-1164号:见证中国海运史转折点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华山路893号:永安纺织富商郭棣活旧居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王家沙”还是“王家厍”?点心店名有乾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淮海中路1285弄上方花园24号:张元济人生最后的二十载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蒲西路166号:走进徐家汇的“百年气候站”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复兴中路1195号: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仍屹立不倒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长乐路613弄:曾住着一位“江北大亨”,创办了天蟾舞台

来源:东方网
编辑:夏小夏
审稿:卞英豪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