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寻味探源“上海第一稻” 青浦推出“菜饭季”三大主题线路
东方网2021-12-10 18:25:09

东方网记者王泳婷12月10日报道:自崧泽遗址出土的“上海第一稻”迄今已有6000年,青浦的水土所造就的稻米风物至今令人称叹。随着冬日气温走低、青浦新米上市,承载着人们对于老灶惦念的“老底子味道”菜饭也纷纷上新。这个冬天,青浦区文化和旅游局特别推出“青浦菜饭季——一碗人间烟火气”主题文旅线路,邀请广大市民游客走进青浦的乡间和厨房,去探寻各具风味的特色菜饭,一窥这碗“人间烟火”的前世今生。

一碗喷香的菜饭,离不开优质的稻米。青浦薄稻米是上海米市对青浦优良稻米的美称,以谷粒饱满、壳薄出米率高、米质优良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清朝末年时青浦朱家角经营的“薄稻米”在上海独占鳌头,远销京城和海外,朱家角的米市价格更是上海米市的价格“风向标”。1961年,考古工作者在崧泽遗址发掘过程中采集到马家浜文化稻茎和稻谷颗粒,经农业专家鉴定,分别属于粳、籼两个不同的亚种。这是中国年代最悠久的稻谷标本之一,为农业起源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崧泽遗址发掘的“上海第一稻”,将青浦乃至全世界人类的稻作历史,推进到距今6000年前,也使这一方水土作为人类稻作文明的渊薮为世人熟知。而今,借助先进农业科技培植的蛙稻米、鸭稻米、稻鳖共生等生态米,更是成为备受市民青睐的优选品种,无不蕴含着农民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作。

记者了解到,此次“青浦菜饭季”主推稻米探源、郊野原味、酒店寻鲜三条文旅线路,涵盖了青浦区内各景区(点)、酒店以及民宿。这三条线路,不仅串联起青浦农耕文明千载绵延的美丽村落,还汇集了青浦当季最具知名度的优质农产品,从乡村土灶到酒店后厨,各具特色的喷香“菜饭”,融入青浦独有的江南农耕文化、地域特色美食和水乡人文情怀,也进一步推进文旅农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活动期间,青浦区文化和旅游局还将通过青浦文旅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线上有奖征集活动,邀请广大市民游客参与互动,一起来“夸夸我家菜饭”,参与“青浦菜饭大荟”评选,唤醒家中“老灶”的温暖记忆,品尝精选特色菜饭。据悉,留言“人气王”将获得由东方绿舟酒店、东方绿舟度假村、东方绿舟宾馆、上海联怡枇杷乐园、井亭民宿、乐稻心田民宿提供的“一碗人间烟火气”体验套餐等丰厚奖品。

附:“青浦菜饭季——一碗人间烟火气”专题文旅线路

线路1:稻米探源

打卡点位: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莲湖村→徐姚村→蔡浜村

线路特色:让游客们在品味这碗“老底子”味道的同时,走进崧泽遗址博物馆以及田间地头,深入了解水稻种植历史、青浦稻米品牌特色。

线路2:郊野原味

打卡点位:上海联怡枇杷乐园→井谷人家(江南第一茶楼、井亭民宿)→乐稻心田红餐厅→老谷仓→薄荷香农庄

线路特色:漫步青浦最美乡村,感受带有怀旧感的土灶烹制出的冬日温情。你可以到朱家角镇林家村的薄荷香农庄,品尝本地出产的清香大米,在“最美书屋”薄荷香书苑度过午后闲适时光(需预约);也可以到金泽镇的老谷仓,品尝“阴糯”(粳米最好的面相)的新米,在这座小微农场的天然河道旁悠然垂钓(需预约)。塘郁村的国家AAAA级景区上海联怡枇杷乐园,选用自家种植的“联怡大米”和青菜,以及自制咸肉,烹制出各色风味菜饭;周家港村的乐稻心田红餐厅,主推乡间特色竹筒菜饭,精选本地珠溪玉谷大米,将米香、肉香、菜香与竹香混合,开盖香气四溢。朱家角古镇内,井谷人家旗下的井亭民宿和江南第一茶楼,将云南特色洋芋融入上海菜饭里,采用传统的铜锅焖煮,不仅保持了洋芋饭的醇香可口,而且还增加了几分独有的清香。

线路3:酒店寻鲜

打卡点位:东方绿舟酒店→东方绿舟宾馆→东方绿舟度假村→朱家角安麓→中信泰富朱家角锦江酒店→上海卓越铂尔曼大酒店→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洲际酒店→景苑水庄

线路特色:该线路集合了青浦区内8家高品质酒店餐厅,分别推出各具风味的青浦菜饭。东方绿舟度假村的菜饭选用三精三肥的咸肋条,带油香却不肥腻;东方绿舟酒店的腊味红薯竹筒饭,散发古朴清香;东方绿舟宾馆的农家砂锅菜饭,选取本地小青菜、自制腌咸肉,砂锅上一层金黄锅巴,又脆又香;朱家角安麓酒店在菜饭中加入鲜松茸5J火腿;中信泰富朱家角锦江酒店选用青浦本地无公害蛙稻米和水晶出缸肉,精心烹制砂锅菜饭;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洲际酒店的帕尔玛火腿腊味黑松露菜饭,鲜香扑鼻;上海卓越铂尔曼大酒店采用泰国茉莉香米与金华南风咸肉混搭的柴火菜饭,充满怀旧气息;以精做朱家角家常菜为特色的景苑水庄酒店,用菜籽油煸炒本地食材,烹制出香糯的农家砂锅菜饭。

(青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作者:王泳婷
选稿:汪秦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