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黄浦青少年领略奇妙太空世界
上海黄浦2021-12-10 14:39:58

12月9日下午3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翟志刚、王亚平、叶光福等三位正在“出差”的航天员,在轨展示了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太空转身等,并且通过与地面课堂实时互动,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丰富多彩的载人航天知识。

“‘天宫课堂’开始啦!”在以航天科普教育见长的复兴东路第三小学,记者看到,教室前方的屏幕上出现三位宇航员的身影时,期盼已久的孩子们挥舞着手中的红旗,欢呼雀跃。

数天前,在以“百年复兴路科技正当时”为主题的校园科技节中,孩子们刚刚完成了一场科技感十足的“太空秀”,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他们身着自制的未来宇航服,成功模拟了神州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出舱”。因此,当三天前得知“天宫课堂”第一课即将开讲,孩子们就开始了准备工作。

记者看到,教室前方布置着各具特色的“天宫课堂第一课”的黑板报以及“星辰大海逐梦航天”星愿墙。一张张金色的星形贴纸上,写着孩子们的航天梦想。正式开讲前,二8班张鑫怡,以及校红领巾火箭协会队员四8班吴欣瑜、四6班董子恩,还一起走进一年级教室,为弟弟妹妹们介绍为国出征的三位宇航员,回答航天相关疑问,并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作了宣讲。

瞿溪路小学和报童小学的师生们也做好了“预习”功课。

为期两周的“我有一个航天梦——2021学年校科技节”正在瞿溪路小学进行中。学生们通过发挥想象和动手,不仅绘制出“梦幻星空”“未来火箭”“宇航员和我”“创意月球车”“我的航天梦”等航天主题科幻画,还和父母一起合作,制作了“创意飞碟”“火箭模型”“宇航员英雄册”“探月剪贴报”“宇宙空间站”等小制作。在集体收看“天宫课堂”之前,学校已经邀请了上海宇航专家为学生们做航天知识专题讲座,激发了同学们对航天科技以及探索宇宙的兴趣与热情。

在报童小学,在收看“天宫课堂”的同时,每个同学手上都拿着一张“天宫课堂”任务单。在这张任务单的引导下,同学们认真“参观”宇航员们的工作生活展示,观察各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一步步揭秘“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白天、黑夜、24小时,是否和地球上的一样?”“王亚平在太空中脸部‘浮肿’,是否生病了?”“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是否浮在空气当中”等问题。

下午3时40分,中学生们还没有下课,不过大同中学的师生们为日常课堂按下了暂停键,集体收看“天宫课堂”。

“时隔八年,我看到王亚平的笑脸一如既往温柔,也看到了伟大祖国在航天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与发展。”八年前,阮欣怡还是带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在电视机前收看了“太空课堂”;今天,已经高二学子的她,戴着团徽,和大同中学的老师、同学们一起,给日常课堂按下暂停键,共同收看了期盼已久的“天宫课堂”。对比两次收看体验,她说:“画面和声音都比多年前的清晰,我们观察太空舱内部结构的视角更加丰富,与航天员的互动也更加自如,就如同身置于浩渺的太空中,亲身探寻宇宙的奥秘。”

“此次课堂让我受益良多。”高一7班同学姜泽闻说,他正学习到失重带给人体心血管系统、肌肉等的影响,在观看“天宫课堂”时,他一直担心失重会导致宇航员们出现肌肉萎缩,得知每个宇航员都身着一种名为“企鹅服”的特殊制服,可以帮助宇航员抵抗失重对肌肉的影响后,他松了一口气。

高一物理教师刘莹激动地表示,最近正在向学生们讲解超重和失重的现象,实验总是不尽人意。此次天宫课堂精彩展现了完全失重环境下物体的运动,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思政教师刘燕则从天地之间清晰、顺畅的直播和互动,看到了我国强大的5G直播技术和手持摄像机等设备的先进,她说:“作为中国公民,自豪感油然而生,‘天宫课堂’不仅仅是一堂航天知识普及课,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一堂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课。”

选稿:潘子慧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