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F1中国第一人出现,成为周冠宇有多难?
新民网2021-12-09 08:44:05

11月16日,一级方程式(F1)阿尔法罗密欧车队官宣,中国车手周冠宇正式加盟该队,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F1正式车手,也写下了中国汽车运动浓墨重彩的一笔。

F1中国第一人的出现牵动着每个喜爱赛车运动的国人。从2004年F1中国大奖赛落户上海,这项运动的影响力逐渐攀升,而中国面孔即将登上赛场的消息更是掀起了一场全民讨论。将镜头对准赛车场上的几位普通人,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试着寻找,F1车手那条充满荆棘与鲜花的道路……

图说:赛车场旁,机械师整备车辆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萧君玮 摄(下同)

成为车手的条件

周末的上海国际赛车场卡丁车赛道上引擎轰鸣,在没有F1赛事的日子里,这里依旧热闹。十岁的张曦岳和父亲张兢在车库里调教赛车、研究参数,父子俩在此练习专业卡丁车已有一段时日。张兢打趣道,陪娃练车太操劳,这几年他已经从曾经的“小张”,变成了沧桑的“老张”。“两年里每个月来两三次,一次就是周末两天,要练习六七百公里。”张兢把赛车运动比作爬塔,越往上走越艰难。

赛车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烧钱”,每跨越一级,花费开销也是直线上升。“但是光有钱也没用,更重要的是天赋。”小车手张曦岳与赛车结缘,与父亲对赛车的热爱分不开。“我五岁的时候就开始看F1了,那时候还是车手塞纳的时代。现在我儿子是汉密尔顿的车迷,恰巧汉密尔顿最崇拜的赛车偶像就是塞纳,这可能也算一种传承吧。”

图说:张曦岳与赛车结缘,与父亲对赛车的热爱分不开

张兢坦言,现在的孩子比他们幸福得多——不单可以看,还能上手玩。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曦岳坐上了卡丁车,并一发不可收。小朋友在这条道路上越玩越认真,越练越专业。小童娱乐车、成人娱乐车……当娱乐车再也不能满足张曦岳之后,他们进入了专业卡丁车的领域,开始了定期训练的生活。

然而,练的时间越长,张兢越看到瓶颈所在。国内的车手培养体系并不完善,现在在国际上跑出名堂的车手,大多在年幼时就出国深造。张兢能找到的资料不少是国外的,父子俩常找来国外知名车手的比赛资料,去琢磨一些门道。但这几年张兢也看到,国内练车的孩子明显变多了,竞争也激烈起来。他告诉记者,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和家庭平均经济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正尝试让孩子走入赛车这个领域。

图说:上海国际赛车场卡丁车赛道旁,张曦岳整装待发

中国面孔的意义

李英健、程丛夫、江腾一、董荷斌、马青骅、方骏宇……这场几代中国赛车手的接力赛,终于由周冠宇完成了最后一棒。无疑,中国面孔出现在F1赛场对于热爱这项运动的人来说是一种振奋。

在浦东康桥的流光速卡丁车俱乐部,虽然夜色渐浓,这里的气氛却越来越火热。这天,有一场月赛要进行。参赛车手们从四面八方聚来,其中不少是忙完白天工作,来赛车场跑圈“爽两把”的爱车之人。今年三十岁的曹雨枫早早来到场地,换上了赛车服。他的本职工作是医生,戴上头盔,则化身为圈子里的资深车手。玩赛车多年,他悟出一个道理,赛车运动更多是和自己作斗争 : “旁人看赛车就是一圈一圈跑,而坐在驾驶位上的人需要超越常人的冷静。”

近几年,各地的卡丁车场如雨后春笋般冒头,甚至在商场空地上也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小小卡丁车训练营。“周冠宇夺取F1席位”的重磅消息,无疑更是在商业的“池塘”里砸出水花、泛起涟漪。“据我所知,半年来上海就新开了十条卡丁车赛道。”曹雨枫分析,有人入局,意味着参与者多了,关注者多了,商机也变多了。

图说:曹雨枫驾驶娱乐车,疾驰在赛道上

“周冠宇进入F1,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事。除了他在赛车上的成就,各方也是看中了他背后广阔的中国市场。”曹雨枫介绍,自己每年在娱乐车、专业车、耐力赛等种种比赛中要投入十万元左右,“大家是有消费欲望的,每年的F1大奖赛也有很多人去参与。如果说F1有周冠宇这样一位中国车手,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卡丁车赛车场,越来越多的人去玩。我觉得,这可能是这项运动在国内近二十年来最好的一个时段了。”

而在上赛场的卡丁车跑道旁,小车手张曦岳准备好了车辆。

一脚油门,赛车发出轰鸣,驶上了赛道。父亲张兢叮嘱完技术要领,转身走上观赛台,倚靠在栏杆上,望着儿子的行车轨迹出神。选择了赛车这条艰难的道路,确实让他憔悴了许多,但也收获了和孩子一同成长的宝贵时间。

“孩子在自己十岁的时候找到了自己的爱好。我想,任何一个家长都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支持他的。”张兢说。(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萧君玮 记者 董怡虹 实习生 曹博文)

作者:首席记者 萧君玮,记者 董怡虹,实习生 曹博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