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街边的红薯为何又香又甜?真相让你意想不到!掌握这两个技巧,你也能做到
上海黄浦2021-12-07 08:53:22

冬天一到,大街小巷经常会飘着烤红薯的香味,拿在手里热热的、吃到嘴里香香的,不少人都难以抵挡它的诱惑。

不过,你知道为何街边的烤红薯总是格外香甜吗?

时间能“酿出”最甜的“蜜”

很多人发现,自己在家中蒸煮的红薯或是放微波炉烤的红薯,总是没有外边买的好吃。

有人觉得这可能与红薯的品种有关、有人觉得和烹饪手法有关……

但事实上,对红薯味道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温度和时间。

首先,红薯在烤的过程中,水分流失、糖分浓缩;其次,随着温度的升高,红薯中的部分淀粉会被分解成麦芽糖,甜度也会变得更高。

街边的烤红薯一般都会在高温状态下持续被加热,分解酶有时间将更多的淀粉变成糖,吃起来自然就更甜了。

如果是家用微波炉烤红薯,一般烤的时间不久;而蒸煮,红薯中的水分更高,吃起来就没那么甜了。

至于烤红薯表面有较硬的、褐色的糖浆状物,是红薯里面的糖在高温下被浓缩,发生焦糖反应的结果。

平时,我们用电饭锅煮红薯时,只要在水开后调到保温模式,煮时间长一点,也能煮出流着糖汁的红薯。

用烤箱烤红薯时,设在较低的温度(约100℃),用较长的时间(1.5~2小时)慢慢烤,也可以达到“甜到流油”的效果。

一块红薯“换”半碗饭

薯类的淀粉含量多,能够使人有饱腹感,故而可以作为主食食用。

而且,与我们常见的馒头、米饭等精制主食不同,红薯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及钾、镁、铜、钙等十余种微量元素,每天适当吃点,不但可以润肠通便,还对心脑血管健康极有好处。

不过,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用红薯完全代替主食,

这是因为,红薯虽然在热量上跟米饭差不多,但蛋白质含量是不如谷物的。

假设我们每天吃250克谷类(生),那么,能获得大约20克蛋白质;但如果完全将主食换成红薯,则蛋白质含量甚至都不到5克,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营养缺乏。

而我们也不建议在吃完饭后额外再吃红薯,因为这就相当于吃了2份主食,除了热量超标外,还对血糖的控制极其不利。

那么,我们每天吃多少红薯最好呢?

根据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应摄入谷薯类食物250到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到150克,薯类50到100克。

也就是说,粗杂粮应占主食的三分之一左右。换算成我们的日常饮食,大概就是在主食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把红薯和白米饭按照1:3的比例搭配着吃就可以了。

就比如你平时每天需要进食300克主食,但今天吃了一块约70克的红薯,那么你今天的其他主食摄入量减少至230克就可以了。

吃红薯的注意事项

红薯属于优质主食。但不论是烤的还是蒸煮的,吃的时候还有几点要注意,才能更好地获益:

01

根据需求选颜色

白薯:淀粉冠军。生津润肺,选择白薯最好。它的口感较干,含糖量低,比较管饱。蒸着吃和煮着吃的口感好一些。

红薯:糖分最高。红薯淀粉少,含糖量高。味道香甜,口感绵软,吃起来不干,不管是蒸着吃,煮着吃,还是烤着吃,都特别好吃。

紫薯:花青素宝库。紫薯淀粉少,蛋白质含量高,膳食纤维最丰富,通便效果稍好一些。它的甜度与口感适中,价格略贵,含有较高的花青素,有较好的抗衰老功效,比较适合蒸着吃和做成甜点吃。

02

脾胃不好要少吃或不吃

红薯有健脾胃的功效,但越是肠胃不好的人越不能多吃。因为其中的糖分会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内压力,对于胃不好的人,这会刺激溃疡面或胃黏膜,导致胃部不适。

03

午餐时段吃更佳

红薯吃完后,需要在人体内经过4~5个小时的吸收。而在消化的过程中,红薯会产生较多气体,因此,食用时间若与睡觉时间接近,可能会导致腹胀、反酸的情况,妨碍正常睡眠。

04

不宜与甜食一起吃

红薯不能与太甜的东西同吃。因为红薯本身是甜的,如果再加上甜食一块吃,会增加胃食管反流的可能性。

05

熟透才能吃

红薯中的淀粉颗粒如果不经过高温破坏,吃了不好消化,剩余部分停留在肠道里,会造成腹部不适。

06

有黑斑的不要吃

红薯黑斑里的病毒不易被高温杀灭,容易引起中毒,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

如果发现红薯放久了长黑斑,就不要了,切忌把烂的切掉,剩下的继续吃。

选稿:潘子慧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