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关注|MH370航班迷失七年,大数据追踪能否令其浮出深海?
第一财经2021-12-06 07:51:10

世界航空史上的最大谜团,仍沉睡在茫茫深海之中。

2014年3月8日,从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中国北京的马航MH370航班客机失联,机上载有239人。2015年1月29日,马来西亚民航局宣布该航班客机失事,并推定机上所有人员遇难。

不过,近日一名英国的航空工程师表示,他借助多个科学领域的数据测算,推测出了MH370可能的坠毁地点。

这名英国航空工程师名叫理查德·戈弗雷(Richard Godfrey),7年多来一直致力于马航航班的搜寻工作。他的最新研究认为,这架波音777飞机坠毁在西澳大利亚珀斯以西2000公里的印度洋。

这一海域大致符合此前多数专家认定的飞机最后轨迹区域。MH370从吉隆坡起飞38分钟后,从空中交通管制雷达中“消失”。但是,对卫星和雷达数据的分析表明,它又继续飞行了7个小时。

一架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航班到达吉隆坡国际机场。新华社资料图

MH370航班上有122名中国公民。为部分中国遇害者家属代理诉讼案的张起淮律师在12月5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关于马航MH370案件的诉讼还没有全部结束,“还在有效期,还在诉讼中”。

目前,还有数十位中国乘客的家属没签和解书,没收赔偿款。

七年坚持寻找

自2014年飞机失联到现在,印度洋海岸共发现了30多块疑似飞机残骸,但仅有三块被高度确认来自MH370。

七年来,中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从未“终止”调查,一旦有可靠线索就会恢复搜索工作。但目前,各国只找到了非常有限的MH370的残骸(或疑似残骸)。空难调查中最重要的证物黑匣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驾驶舱声音记录仪至今未被发现。没有找到黑匣子、没有得出事故原因,调查工作就没有终止。

跨领域的数据为戈弗雷的这一发现提供了支撑。他结合了以前保存在不同领域中的不同数据集,这些数据集的分析结果都指向南印度洋的位置——东经95度,南纬37度,也就是马航航班可能的坠落地。

戈弗雷承认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有大量的数据需要过滤”。他的工作结合了Inmarsat(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卫星数据、波音性能数据、海洋学漂浮碎片漂移数据和弱信号传播报告(WSPR)网络数据等。“以前我们缺乏跨多个学科的横向思维,来将这些数据结合起来分析。”戈弗雷表示。

过去七年半的时间里,戈弗雷几乎每天都花几个小时在搜索上。他解释称,WSPR网络可以用来跟踪无线电波中的干扰。每当飞机穿过这张网络时,就会收集到反射或散射的无线电波的数据。

“这就好像用细丝在草原上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当你踩在特定的细丝上,我们都可以找到你,当你穿过草原时,我们可以追踪你的路径。”戈弗雷表示,“当这些干扰信号与卫星对飞机发出信号一起绘制时,可以填补一些空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MH370坠毁的地点。”

戈弗雷其人也充满故事。他是“MH370调查”组织的创始成员,他也是一名工程师,具有建造飞机自动着陆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的知识背景。

2009年,他因故未登上法航失联航班AF447,这使他侥幸逃过一劫。戈弗雷也开始对在海上迷失的航班和定位产生兴趣。当年,法航AF447在从巴西里约热内卢飞往法国巴黎的途中,消失在大西洋上。随后部分残骸很快被发现,最终216名乘客以及12名机组人员全数罹难。两年后,AF447的黑匣子在大西洋海底中被找到。

在信息系统和处理大量数据方面几十年的经验能够帮助戈弗雷分析MH370的各项数据参数。他已经与一个团队合作了一年之久,并对这个跨多学科的新想法进行了大量测试。“我们有信心将其应用于MH370的搜寻。”戈弗雷表示。

最新的这项研究认为,MH370坠毁在珀斯以西2000公里的印度洋。(模拟图来源:百度地图)

海底4000米的挑战

这样的“大海捞针”也需要巨大的投资。MH370失联后,马来西亚、中国和澳大利亚宣布在南印度洋展开联合水下搜寻。搜寻工作由澳大利亚主导,搜索区域达到12万平方公里,耗资达数亿美元。

在印度洋对MH370航班进行了广泛的搜索后,这些努力没有得出任何结论性的结果。澳大利亚运输安全委员会(ATSB)于2017年10月结束了对MH370水下搜索的参与。

但ATSB搜索记录的关闭并未阻碍全球对航班搜索的努力。参与了三国搜索的ATSB领导的国际项目负责人彼得·弗利(PeterFoley)表示:“飞机总有一天会找到,因为人们不会放弃寻找。”

2018年1月,美国海洋勘探公司海洋无限(Ocean Infinity)与马来西亚政府签约,进行MH370的第二轮搜寻工作,并称“找不到不收费”,但同样无果而终,该公司于当年5月放弃了搜索。2019年,Ocean Infinity表示将再次尝试搜寻MH370航班,并称其技术和系统“比12个月前强得多”。

“这些大量资金的投入与搜索的区域有关,因为这不仅仅是大海捞针,甚至是在大海里捞一个显微镜下才能可见的东西。”戈弗雷表示。

根据戈弗雷最新确定的航班坠毁位置,可将未来的搜索半径急剧缩小至40海里,大大降低了搜索的难度。不过戈弗雷补充说,飞机残骸的深度可达4000米,这给打捞带来很大的困难。“残骸可能在悬崖后面或海底峡谷中,你可能需要尝试打捞三到四次。”他表示。

4000米深的海底打捞工作不易。不过,Ocean Infinity公司在上一轮的搜索中,就已经使用了八台类似无人机的无缆水下机器人,这些水下机器人能在水下6000米自动搜索。每个机器人都配有扫描声呐、回声测深仪、高清相机和其他探测设备。

戈弗雷承认,尽管打捞的范围缩小了,但新的搜索工作同样面临资金问题。此外,他们还将设计和评估探测和打捞设备的可用性以及海况,并决定启动搜索的时间。“我们希望在南半球的夏季进入南印度洋,也就是大约在一年后。”戈弗雷表示,“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就筹集到那么多的资金。”

寻求政府资金支持是一个途径。马来西亚政府曾表示,如果有公司提供可行或可靠的线索,马来西亚将考虑重启对MH370的搜索工作。戈弗雷也表示:“任何恢复搜索飞机的决定都应由马来西亚政府做出,因为该国是该飞机的登记国。”

2019年3月3日,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在吉隆坡的MH370失联5周年纪念会上表示,如果有民间公司提出可行建议或可信线索,马来西亚将考虑恢复对失联马航MH370航班的搜索。

2021年3月7日,马来西亚交通部部长魏家祥发表声明,马来西亚政府将继续与中国和澳大利亚合作,努力寻求事情真相。一旦有新的有力证据出现,将重启搜索行动,有任何新的进展和重大发现,也会在第一时间通知遇难者家属。

关于诉讼时效,按照中国法律规定,如航空器搜寻未果可导致“时效中止”,或者乘客家属提出要求导致“时效中断”。如果时效中止,在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如果时效中断,从中断之时起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沉船专家、西澳博物馆研究员伊恩·麦克劳德(Ian MacLeod)博士表示,找到MH370只是时间问题。“随着新信息不断被曝光,政府的态度会改变,他们会重新回去找到它。”麦克劳德表示。

对于失联航班的遇难者家属来说,任何关于MH370的新突破都让他们看到一丝希望,尽管他们并不确定能够找到自己的亲人。在空难中失去母亲的格蕾丝·内森(Grace Nathan)说:“找到这架飞机符合全球航空安全的利益,这样我们就可以防止将来类似的灾难发生。”

作者:钱童心 陈姗姗
选稿:曾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