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美军枪、炸药、手榴弹丢了找不到 五角大楼:我们做得蛮好
东方网2021-12-04 17:56:53

据央视军事报道,近日美媒一项调查显示,美军自2010起有至少1900件武器装备丢失或遭盗窃,从手枪到迫击炮与火箭弹发射器,美军数个主要的作战部队都出现了此类情况。

2010年1月19日,在弗吉尼亚州匡提科一户人家发现被盗的军用榴弹

美军丢失的武器装备种类繁多,数量难以确定,涵盖了手枪、自动步枪与机枪等枪械与火箭发射器等重型装备,其中包括随后在亚特兰大一处后院发现的破甲手榴弹。 

2018年6月,北卡罗来纳州杰克逊维尔一处地点找到了被盗的军用炸药。

据央视军事报道称,这批丢失的武器装备中,有千余件被标为C-4或者TNT炸药。据一名拥有消防经验的退休上尉称,仅一磅C-4炸药就足以炸毁一辆汽车。

C4炸药爆炸试验资料图

美媒在梳理了部分案件后发现,丢失武器的部队经常在调查前并未意识到武器装备已经丢失。在面对质疑时,美国军方表示很难提供丢失武器的准确数量与全部细节。另据美媒称,数年以来,美国陆军都试图压制丢失武器数据的披露,而美国空军则完全没有披露相关数据。

按相关规定,美军应向五角大楼报送武器装备丢失的数据,但军队部门不必将少于10磅C-4炸药的损失或盗窃上报给五角大楼,这也意味着美国防部长办公室获悉的官方损失和盗窃数据与实际数字严重不符。

五角大楼发言人约翰·柯比

“爆炸物损失的数字非常小。”五角大楼发言人约翰·柯比在今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们一向严肃对待此类事件,我们认为我们做得很好,但这不代表没有装备丢失的情况发生。” 

美军的一处武器仓库

美军冗杂庞大的补给与储备体系让监守自盗不易被发现,从而大大增加了武器丢失的风险。另据美媒报道,普通士兵若丢失武器,一般只会面临来自上级的惩罚,很少会遭受指控并被送上军事法庭,这也让武器丢失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一支美军丢失的手枪同纽约的数起枪击事件有关

据美媒称,部分丢失的武器流入黑市,最终成为帮派暴力犯罪的帮凶。在披露的8起涉及丢失武器的案例中,警方在5例枪击案中发现了军方丢失的武器,另外3起案例中,警方在犯罪嫌疑人身上发现了军方丢失的枪械。

日常失窃仅占美军武器装备丢失的一小部分。在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丢失的武器装备不计其数,其中大部分都是因管理不善被当地武装势力盗窃。 

塔利班士兵手持美式枪械

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就曾有4部价值千万美元的直升机引擎被塔利班劫走。另据参考消息报道,美军的一项内部调查显示,在美军从阿富汗匆忙撤离时遗弃了价值近4.2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塔利班乘坐美军战斗车辆游行

虽然美军声称这些装备都已经被破坏并失去使用价值,但塔利班随后在社交媒体上放出塔利班战士驾驶美军武装车辆与直升机游行的视频,据塔利班成员介绍,美军虽然破坏了直升机,但留下了大量维修用的备用部件。 

塔利班驾驶着维修后的黑鹰直升机

比起枪械炸药,美军还“丢”过杀伤力更大的武器。1956年3月10日,在一次地中海上空的一次飞行中,美军一架飞机在进入云层后消失,随其消失的还有飞机上携带的两件核武器,但军方至今都没有发现飞机残骸与丢失核武器的踪迹。 

C124重型运输机资料图

同样的事件还发生过数次。在1957年的一次安全演练中,美军飞行员在驾驶一架携带着核武器的C-124重型运输机时失速,为紧急避险,飞行员抛下了其中的两件核武器,最终这两件被抛下的核武器也无踪无影。

马克-15核弹资料图

在1958年,美军的一架B-47轰炸机在佐治亚州查塔姆县上空同一架F-86战机擦撞,机组人员为自救抛下了飞机搭载的马克-15核弹,幸运的是,核弹在落入泰比岛附近海中后并未发生爆炸,但随后军方在地毯式的搜寻后并未发现这枚核弹的踪影。

上世纪60年代一次事故后美军回收丢失的核武器部件

因核武器丢失事件频发,美军甚至为核武器丢失事件按严重程度分别命名,其中最严重的事件被称为“断箭”,包括核武器着火、丢失与误射。

作者:孙衍康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