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风过有声,在但丁逝世700年后
上观新闻2021-12-03 18:45:07

2021年是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逝世700周年。在但丁长眠后的七百年里,以《神曲》为代表的的著作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一个站在时代分野上的重要人物,但丁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崛起、人文主义的萌芽都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70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继续谈论但丁时,我们在谈论的或许还是他的一首诗歌,但又不仅止于此。但丁之风从意大利向全球吹去,逐渐被赋予了更多元的意义与价值。

风起意大利:作为文化名片的但丁

早在2020年9月,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就曾瞻仰但丁陵墓,开启了这位伟大诗人逝世700周年的系列纪念活动。2021年1月1日起,位于但丁出生地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在线上展出88幅珍贵馆藏《神曲》画作。这场展览名为“又见群星”,取自《神曲》地狱篇的结尾,借由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费德里科·祖卡罗的创作,向那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致敬。除此之外,还有数百场活动陆续在全球各地展开,人们借助各种形式对但丁表达怀念。

乌菲兹美术馆 纪念但丁逝世700周年线上展览

当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活动在世界各地上演时,但丁作为意大利文化对外传播的纽带意义就变得更为显著。如今但丁之于意大利,已经成为了一张文化外宣的名片。

在第四届进博会的意大利国家文化展厅里,就树立着一尊但丁的塑像,身着意大利国旗三色。除了呼应这个特殊年份之外,也能从中管窥出但丁对意大利文化传播的代表意义。正如在但丁逝世700周年活动发布会上,意大利但丁协会主席安德烈亚·里卡尔迪的发言中提到的,但丁是意大利文化的代表,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文化多样性需要有平台和互联互通来支撑。纪念但丁逝世700周年的活动,不仅是纪念过往,还是通过一个国家与社会的历史文化,跨越国境,去展望疫情之后未来的机会。

追风在别处:但丁思想的多领域辐射

相比于塑像,虚拟现实、精神分析、音乐创作……这些词或许无法让人直接联想到但丁,但他们都出自同一场关于但丁的主题论坛——“你们不是为了过像穴居人一样的生活而被创造出来的”。

这是由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牵头举办的“但丁当代风景”纪念活动的第二场论坛。该系列活动于9月14日拉开帷幕,囊括了艺术展览、跨艺术与科学等多领域论坛、音乐会、手稿展、电影放映等。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

在策展人Zane Mellupe眼中,但丁站在世界范围内代表意大利文化的最前沿,同时也是推动“欧洲身份”形成的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面对如此重大的命题,她选择遵循“风”的隐喻,记录但丁作品的传播及其影响。“思想可以传播、影响,是新思想背后的推动力”,Zane Mellupe认为,这一设定有助于对不同地方的艺术、科学和政治事件进行理论分析和联系。

在这样的活动架构下,但丁之风从一首诗吹向各领域,从意大利吹向中国。“但丁当代风景”系列活动就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形式与内容特质。

活动的首期论坛,侧重但丁人文主义对科学领域的辐射,以“意大利科学之家”为题,邀请到了多位中外科学家,分享了中意科学研究合作成果,共同探讨了人文思想与科学、社会发展的渊源。今年底,还将举办第三场论坛,从物理学、量子力学、神学、AI和逻辑学的角度来讨论但丁对各领域思想的影响。另一场正在策划中的艺术展览,同样也会强调交叉性,着重呈现但丁和科学、艺术的关联。

“但丁当代风景”纪念活动策展人Zane Mellupe

在Zane Mellupe看来,论坛上不同领域间学者的有趣对话,强调了但丁在《神曲》中思想的复杂性,以及在寻求知识的同时相互交流的重要性。但丁的杰作已经被翻译成130多种语言,对她而言,不仅指的是文字语言,例如声音、视觉形式的转化同样是对但丁作品的一种译介。正是借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对《神曲》的多维度诠释,进一步推动了作品的国际性传播。

回响于上海:但丁文化的他乡新生

在但丁作品向全球传播的过程中,当地背景与意大利但丁文化融合,孕育出新的产物,也为但丁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但丁当代风景”系列活动的合作本身就是一种融合。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作为论坛活动的主要发起方,复旦大学物理学教授、意大利中国学者协会主席Antonino Marciano、艺术家Zane Mellupe担任策展。上海本土的多伦现代美术馆也作为活动主办方之一参与活动。

“但丁当代风景”系列活动 论坛第二期 网络直播

“国际性”是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重要的办馆理念之一,“虽然我们只是一个区级的美术馆,但作为中国第一家公办的当代美术馆,我们有非常强的责任感,希望这里可以成为中外当代文化与艺术沟通的桥梁和展示的窗口”,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副馆长顾佳君如此解释携手举办但丁纪念活动的初心。

作为中国本土的主办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也希望活动中有更多的中国元素。“我们在这次论坛中邀请的中外学者,会特别地思考但丁思想与中国传统、近代及当代文化能够连接的部分”,顾佳君希望通过这种对照和联结来重新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于是我们可以在论坛上看到,来自中国的指挥家、作曲家蔡东铧,通过《神曲》的视角来讲述创作过程。这是但丁赋予我们的,也是我们回馈于但丁母题的。

“但丁当代风景”系列活动 论坛第二期 蔡东铧分享

除了中意交流,多伦现代美术馆的公共教育也获得了某种新生。据顾佳君介绍,第二期论坛的线上直播吸引了近一万名观众,“公众能够在线进行问答,这能引发更大范围人群的思考和讨论”。关于但丁的研究在中国或许并不热门,但通过一次次纪念活动,就能让更多业界之外的人走近但丁。而公众的参与,同样也是在与但丁思想文化的碰撞中,实现双向滋养。

上外学生代表参加“来自全世界的吻”但丁诗歌朗诵活动(图源: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官网)

今年3月8日,来自全球五大洲19个国家25所高校的师生们在云端相聚,用他们各自的语言朗读了《神曲·地狱篇》的第五章。这是弗兰齐斯嘉·达·里米尼国际学会在全球发起的但丁诗歌朗诵快闪活动“来自全世界的吻”。上海外国语大学作为中国代表高校参加。意大利语专业学生何静和刘薇,向全球观众念起中文版的《神曲》,让世界听见了但丁之风的沪上回响。

但丁逝世700年之际,风依旧在吹。我们从风声中追忆逝去的巨匠,也在回响中描绘当代的风景。

选稿:王珂然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