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小学生为“上海比萨斜塔”探索保护方案,给区长写信留住湿地……“双减”后,小学生学习成果被全社会听见
文汇2021-12-03 11:06:54

素有“上海比萨斜塔”之称的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景区的护珠塔,千年来因地基变动朝东南方向倾斜,倾斜度甚至超过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吸引了松江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一群三年级学生们的关注。他们以如何保护护珠塔为课题展开项目化学习,还将保护方案提交给区文化市场和文物保护管理所。

千年斜塔有了童心保护方案后,这几天,松江区文管所在收到学生们的课题后立刻回应,并派专家与学校对接,参与学生们后续的课题指导。

在松江区,中小学生将身边生活文化场景变为学习资源,在“双减”落地后蔚然成风。去年,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就用一封“给区长伯伯的信”,留住了学校旁边的一片本来将要开发的湿地;而近日,松江区实验小学也立足醉白池公园和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场馆资源,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科知识开展项目化探索。

不少教育界人士备受鼓舞:小学生们的探究成果被“听见”,全社会都在为中小学生营造“双减”后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周边自然和文化资源“走入”课堂

护珠塔素有“上海比萨斜塔”之称,因地基天长日久的变动,倾斜度超过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

怎样保护这座斜塔?如何让这座斜塔更好地传递历史和人文价值?这是藏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三年级学生们心中的疑问。今年,他们干脆成立了“塔形斜影”的项目化学习小组,寻找护珠塔斜而不倒的原因,以及如何保护斜塔。

虽然是小学生,他们针对现实问题开展探究却一点不含糊。副校长王利敏介绍,学校为项目小组配置了六位指导教师,分别指导学生探究“影响物体稳定性的因素”“模拟验证护珠塔稳定性的因素”“搭建护珠塔支架模型”“制作你心目中的护珠塔原型”“护珠塔思维导图制作”和“整理归类搜集到的各种斜塔资料”等。

无独有偶,去年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的学生们,听说学校周边的一片湿地要规划建设成为一所学校,他们急坏了!要知道,这里是他们日常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场所之一。学校常务副校长沈君告诉记者,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就针对湿地资源开设《云间自然——湿地生存探究》探究型课程。

学生在这里开展主题不同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如融合美术学科的《彩泥湿地模型》、数学学科的《云间湿地公园规划预算表》、自然学科的《湿地栖息地地图》、音乐学科的《最后的栖息地—湿地濒危保卫战》舞台剧等,项目化学习让学生从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到慢慢加入到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行列。

记者了解到,眼下,松江区部分中小学开展项目化学习如火如荼,校园周边的人文、自然资源走入课堂,成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资源。

如,松江区实验学校也将周边醉白池公园资源开发出来,今后,以“赴约醉白池”为主题的语文、数学、美术、自然、书法等学科拓展课堂将在醉白池公园、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定期“开讲”。

小学生的学习成果走出校门,被社会“听见”

“湿地在我们学校旁边,空气都是新鲜的,课间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在教室里看看书,还可以在窗口看一看湿地,每天都有新发现。”“所以,能保留这一片湿地吗?不要在这里建造其他的建筑,把这片湿地变成我们小学生探索自然的场地。”……为了保留住学习、玩耍的湿地,去年,上外云间小学一年级4班学生李宗芃在老师指导下,向松江区领导“上书”。

没想到,一封小学生的信得到了回应!

松江教育局副局长干善军介绍,今年暑假,为了达成孩子们的心愿,松江区教育局在区发改委、区规划资源局、区绿容局等多个部门支持下,联系多家设计单位现场走访“比稿”,最终决定保留12亩湿地的绝大部分,让湿地的树木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护珠塔内部是混凝土结构。古代建筑是用很黏稠的米烧成粥、打成浆,和石灰等拌在一起,接近于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此外,护珠塔的建筑结构也很特殊,八角形结构的塔身受力十分均匀,虽然因为地层原因,护珠塔发生了倾斜,但是仍可以保持斜而不倒的优美姿态。”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项目化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课题探究报告”中不仅分析了护珠塔常年不倒的成因,还向区文保所提交了两套实体保护方案:一是通过搭建支架来支撑塔体的“站立”;二是填平塔身墙体的裂纹,并在塔的地基内填充加固物。

让王利敏喜出望外的是,学生们的研究课题随即得到了文管所的答复。其实,孩子们提出的这两套实体保护方案,文保部门在护珠塔的维护上都已经采用了,但文管所的专家们鼓励说:“小学生能够对文物保护产生兴趣,并形成课题,不管研究深度如何,本身就值得点赞。”

据悉,学生们不仅提出了文化保护方案,还将介绍护珠塔文物的价值和护珠塔探寻之旅录制成音频,制作二维码广泛传播。

“双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让学习的目标超越标准答案

“双减”后,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悄然变化,探究成果还得到了教育局、文化局等部门的回应和支持,让松江区小学师生动容。上外云间小学项目化学习负责人、英语教师卢沁回忆说,收到教育局的回信后,师生们又开心又感动。“没想到,我们的一封信改变了学校周边的教育生态。”这也让师生更坚定了继续在真实问题中开展项目化学习的信心。

收到回信的师生决定为保护湿地做更多的事情。这学期开始,他们开展保护湿地水质项目的探究,寻找湿地中一些枯树重焕生机的奥秘。

沈君说,项目化学习后,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极大的地激发出来,他们主动学习课外知识,能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贯通。教师的教研能力大大提升,教师开始自主萌发用问题牵引课堂的意识。沈君直言,这种在真实生活中展开学习的方式,让教师看到了“玩中学、做中学”与过去单纯应试学习的不同,为“双减”后学校改革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奠定基础。

王利敏告诉记者,这些孩子们的故事给我们以启发,知识的传递不仅发生在课堂上,生活中同样可以成为积累知识的场所。“双减”政策落地后,家长和老师更应该鼓励孩子追求“标准答案”之外的学习方法,更是让全社会听到了小学生们探究的“声音”。

作者:张鹏
选稿:单冉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