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虹口文化新地标“今潮8弄”亮相 从文化艺术开始,拥抱“无边界”生活潮流
东方网2021-12-01 10:32:30

东方网记者张力韵12月1日报道:在虹口区四川北路与海宁路交界处,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完成修缮,以“今潮8弄”滨港商业中心之姿重回大众视野,在“一江一河”间打造成集文化、艺术、商业为一体,辐射整条四川北路、整个虹口的海派潮流新地标。

保留百年建筑原貌,用足“绣花功夫”

“今潮8弄”分布在8条弄堂内,由66幢典型的新式石库门里弄住宅组成。其中,既有历经百年沧桑的精致豪宅“颍川寄庐”,也有见证历史变迁的石库门弄堂社区“公益坊”,融汇中西的“扆虹园”等优秀历史建筑。

“赵家花园由2幢历史建筑组成,始建于20世纪初,超过110年历史,位于转角处的主建筑‘扆虹园’寓意‘映在屏风上的彩虹’,未来会成为上海市文学馆的一部分。同时,连廊式联排建筑“皇家旅馆”,将作为虹口区文史馆投入使用。”据今潮8弄负责人介绍。

同时,为了更好地保留建筑的原始风貌,始建于1907年的颍川寄庐就用足了“绣花功夫”。

据崇邦集团项目部工作人员李凡介绍,“无论是客堂间的木门、雕花楼梯,还是颇具历史韵味的拼花地砖,都在原料取样的基础上,重新定制部件,对整栋建筑进行全面修缮复原,还原历史风貌。”

“而在‘公益坊’民宅部分,相关单位也对清水砖墙作了重点修缮,清洗外立面、解决风化和伤病问题,做好墙面灰缝与保护界面剂,提升石库门老宅的防水与保温功能,并在墙体内侧做了加固处理。”

以弄堂为载体,打造文化艺术新体验

虹口区是文化与艺术的沃土,追溯百年历史,文学、电影、出版、美育、商业都在这篇土壤上蓬勃发展——鲁迅、瞿秋白、郭沫若等彪炳史册的文坛名流在此生活,中国第一家正式电影院、第一次电影放映都在此发生,中国第一所融合西方美术教育体系的美术专门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在此诞生。

如何在城市更新中更好地演绎上海石库门里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好地诠释“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

上周,“海派今潮艺术季”在“今潮8弄”正式拉开帷幕,将带来持续5个月的文化艺术新体验。市民来到这里,既可感受修旧如旧的海派弄堂与百年建筑,也能感知精彩纷呈的文化艺术与建筑、街区、城市的对话。

今潮8弄负责人表示,“弄堂融汇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烟火气、人文记忆和情怀,作为一个小小的街区,连通整座城市。我们希望以弄堂为载体,通过艺术季的形式,讲述文化与艺术的故事,为市民营造一种情感联结。”

从文艺演出、艺术展览、文创集市,到由此衍生出的更多学术交流、社区活动、艺品展销等相关活动内容,“海派今潮艺术季”中相当一部分活动内容都融入了“首次”尝试,首次从美术馆走出、走向弄堂的艺术作品,首次从剧场走出、走向户外的文艺演出,首次突破镜框般的舞台、去探索以城市为背景来演绎的剧目与舞台艺术等。

为期3周的“艺享申城•海派今潮”开幕演出季,打破剧院与户外的边界,让歌剧、爵士、国乐、现代舞、街舞、评弹等舞台艺术,在纵贯东西、穿越历史的老建筑前上演,声音、灯光与建筑彼此对话,表演者与观赏者一齐在由艺术创造的美之境界中沉浸。

图片说明:朱利安-奥培《耳机》

图片说明:《异托邦迷航》

艺术注入街区,打造“无边界”生活潮流

围绕“今潮8弄”,每条弄堂都有艺术作品的注入。“城市奇遇空间艺术展”通过3个不同主题的策展篇章——城市森林、烟花迷宫、折叠未来,27位艺术家作品,分别聚焦人类与生态,过往的人文回忆,以及当下与未来的科幻与潮流,表达艺术与生活的“无边界”,营造一场城市中的奇遇体验。

“艺术不单是介入街区,而是融入、修复街区,让公众参与其中,碰撞出新的火花。”“无边界青年创想中心”发起人阮竣认为,“今潮8弄”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和积淀的老建筑街区,能够很好地呈现“无边界”的理念。

在“今潮8弄”的一个转角处,一个正在跨步前行的人像作品映入眼帘,这是来自英国艺术家朱利安-奥培创作的作品《耳机》。这个行走在石库门里弄的“都市人”,通过策展团队和艺术家亲自选址摆放在这里,打造出“转角遇到艺术作品”的理念。

《异托邦迷航》作为“今潮8弄”开幕艺术特展的定制作品,从“今潮8弄”的历史文脉出发,在作品中纳入代表这座城市文化性格的标志性元素。艺术家韩博对四川北路颇有感情,在创作时以“今潮8弄”作为城市的原点,将周边建筑、森林、动物、植物等元素纳入画境,与经历时光淬炼的老建筑交相呼应。

此外,由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主办的《青艺无界青年艺术展》也将通过多期不同主题的展览,为城市生活街区注入青年艺术家力量。首期展览《未来已来》集结20余位青年艺术家,在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建造”了一座超感官、超想象的“数字城堡”。

据“今潮8弄”负责人介绍,展览走出美术馆、博物馆,走进弄堂,带给市民“闲逛弄堂时看展,闲看展览时逛弄堂”的体验,是艺术作品走向生活化街区的一次尝试。

作者:张力韵
选稿:王冰倩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