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为何各地的婚假“长短不一”?权威解释来了
上观新闻2021-11-29 06:55:54

“四川省婚假只有3天,年轻人根本没有时间结婚。”日前,一位网友留言得到四川省人社厅回复:“将适时发布最新婚假政策,以便更好地保障职工举办婚礼和蜜月旅游。”很快,“婚假太短,没时间结婚”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络热议:婚假怎样调整,年轻人才能愉快结婚?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2个省份明确调整或计划调整、延长婚假。其中,江苏、陕西、安徽、贵州将原有3天的法定婚假,延长为13天,吉林、青海延长至15天,河北、江西延长为18天,黑龙江是15天婚假+10天婚前医学检查假,山西规定婚假为30天。河南修订为21婚假+7天婚前医学检查假。湖北提出可以在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延长婚假。总体来看,目前全国各地婚假短则3天,长至30天。

为何各地的婚假“长短不一”?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修订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删掉了有关鼓励晚婚晚育的规定,此后,国家法定婚假为3天。今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进行修订。随后,各地人大常委会陆续启动了本地的修订工作。从已经完成修订的省份来看,多地延长婚假,但不同省份的规定差别较大。同时,一些地方的修订工作正在进行中,因此,一些地区仍执行3天婚假的规定。

那么,婚假制度应如何修订,才能让年轻人愉快地结婚?

当前,外出打拼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办场婚礼大多要从工作地回到家乡。在北京工作的李芳是黑龙江人,她的未婚夫是广西人。“我们往返两边办婚礼,仅路上就需要三四天,加上婚礼筹备,最少需要七八天。”李芳说。记者在年轻群体中调查发现,他们普遍认为,10天婚假比较合理。

对各地婚假规定上的差异,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沈建峰表示,制定地方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既要考虑地方的实际需要,也要维护法制的统一。各地婚假相差10倍之多,是不正常的现象。

其实,人社部在早前对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进行答复时就曾表示,将对婚假和丧假的天数统一予以调整,对未依法落实规定的企业,明确法律责任。除了调整婚假的法律法规,沈建峰认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工会还可以在法定婚假的基础上,协商约定更长时间的婚假,满足实际需求。

“我们公司年轻人很多,休婚假要排队,公司也不一定能批准。”在北京一家互联网企业上班的张慧慧无奈道。记者采访发现,“有假不敢休”现象较为普遍。

对此,沈建峰认为,法定假期设置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在休假天数、是否带薪等问题上,要平衡好劳动者休假需要、企业负担之间的关系,唯有这样才能“让企业落实起来不再犹豫,让年轻人休起来更有底气”。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