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警惕“疫情注水课”!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更新留学“黑名单”
海外网2021-11-29 07:03:24

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近日更新留学黑名单,对5所高校的文凭认证将要加强审核。有相关人士表示,和以前纯粹的“假学校”不同,这几所大学均为真实存在的学校,但在疫情期间部分学校利用远程授课的漏洞出台特别在线课程,让学位充满水分。同时,还有一些“黑中介”自制“假论文”“假项目”,学生在毕业后进行学位认证时才发现问题。因此,在申请学校时,留学生特别要警惕在疫情期间出现的新“野鸡学位”。

11月26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公告,列出第二批加强认证审查的5所国外院校学历学位,其中包括菲律宾黎剎大学、菲律宾卡威迪国立大学、菲律宾凯迪雷拉大学、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和马来西亚思特雅国际大学学院大学。本月2日,留服中心曾发布过第一批加强认证学校,包括印度尼西亚IBMT商学院,菲律宾永恒大学,泰国格乐大学,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4所学校。据留服中心的公告称,以上学校多被举报,有院校在疫情期间针对中国市场大肆开设低质在线课程。

《环球时报》记者查询发现,上述学校均为真实存在的正规大学,如果按照正常申请其全日制、满课时的留学项目,即便是在之前因疫情原因不得不全上网课,也不用担心申请不过。有马来西亚留学顾问在网上解释,一些“黑中介”利用疫情宣传包毕业、包论文等虚假信息,暗自干预了课堂,也是这些学校学位认证困难的一个原因。

早在2012年,美国教育部就公布过全球“野鸡大学”黑名单。英国广播公司此前报道称,数以千计的英国人在一家“文凭工厂”购买了假学历。这家被查获的公司经营着数百个假冒“线上大学”,由一个呼叫中心代理运营。这些大学的名字诸如“布鲁克林帕克大学”“尼克松大学”,网站上展示着满脸笑容的学生图片和赞美该机构的假新闻。对于哪些是正规高校和正规学位,中国留学生也可登陆中国教育部网站查看名单。

实际上,关于疫情期间学位出现水分的争论一直存在,无论是新出现的低质量网课,还是原有课程不得不线上化之后水平降低。

英国高校目前并没有刻意为应对新冠疫情,而把某一类学科都采取在线授课的方式来处理,因为根据当地学生未来委员会最近进行的一项学生调查发现,近一半的学生希望每周至少有一到两次在网上课程的同时,也能如常参与线下课程。目前英国高校仍然在按原先的计划,争取从2022年1月起全面恢复面向大群体的面对面教学。

眼下影响英国高校教学进度的因素,还有一些是来自当地社会积重难返的问题。英国大学与学院协会在11月中旬就宣布,58所英国大学和机构将于12月1日至12月3日展开为期三天的罢工。参与罢工的大学包括杜伦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伯明翰大学、利兹大学、诺丁汉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布里斯托尔大学、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和约克大学等。教职员工罢工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养老金被削减,另一方面是抱怨疫情导致工作量上升却没有合理加薪。养老金问题一直是英国大学罢工的重要诱因——2018年,60多所英国大学罢工28天,2019年也有60多所英国大学罢工8天,都因养老金问题而罢工。今年,英国大学与学院协会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增加2500英镑的工资,还要求解决工作量变大、工资不公和临时合同等问题。因此,无论是选择哪种教学模式,如果无法处理国内的社会问题,英国高校的教学进度和质量在进入新的一年,仍然存在不确定的前景。

在美国,教育方面的数字化相比于其他领域仍然是最落后的,疫情显然加速了教育数字化的进程。然而,虽然一些高校在疫情中设计了新的课程项目,但大多仍然是线下的,如一些美国高校与中国知名大学进行合作,允许已经被录取或者已注册的本科生在不能到主校区上课的情况下,在当地完成部分学业。

留学生在申请学校时,需要注意,对于在线教育来说,如果是正规的高校项目,绝大多数学校只是使用网络等平台,将在线课程变为了“网课”,并不存在大范围降低录取门槛、增加新项目的情况,因此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去申请看似易拿学位、课程“注水”的留学项目。《环球时报》记者询问了多个在美中国留学生,学生普遍表示,去年春季开始,授课转为全面的网课,今年秋季又重开校园,大部分课程转到线下,这之间的课程基本在难度和性质上与从前保持一致。即便有一些因疫情不得不改变的情况,也会用其他方式来补充。(环球时报驻美国、英国特约记者 田秋 纪双城 环球时报记者 张雪婷)

责编:张婧妍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