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寸土寸金之地播撒绿意 至2035年上海将年均新增100座以上公园
解放日报2021-11-28 06:18:58

从规划公布伊始就广受关注的“双子山”,是世博文化公园的标志性景观,上海市民翘首以盼。

今年底,被誉为上海最大“中央公园”的世博文化公园的北区将率先与市民见面,许多人在欢欣鼓舞的同时,有些难以置信:这片位于浦东滨江地区近2平方公里的“黄金岸线”竟然用来建造公园了。

据预估,这样的大手笔将放弃上千亿元的商业收益,而上海仍毅然守护这片土地的绿色属性,把它打造成向纽约中央公园等高标准看齐的开放式大绿地,向老百姓开放。

在寸土寸金里见缝插针

2000座,这是到2035年上海公园的数量。截至2020年底,上海的公园数量是406座,这意味着1500多座公园将在近15年里诞生,年均新增100座以上,对寸土寸金的上海而言,是一项挑战。

“见缝插针”,是破解空间有限这道现实难题的良策。

“未来新增的公园中,相当一部分是小体量的‘精品’。”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总工程师朱心军表示,上海聚焦中心城区公园布局盲点问题,将主要结合滨水绿化、街头绿地、单位绿化开放共享等多种方式,建设一大批口袋公园(街心花园)。同时,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近5年内,上海将建成约200座乡村小微公园,还将改建50座左右的开放式休闲林地公园。

除了“见缝插针”,盘活的低效空间,也能为居民创造幸福。

长宁区苏州河中环桥下,3.5公顷的空间,原本人气不足。经过一番改造,变身成为“动物”出没的网红打卡点。这里以三种动物形象为主题,配置了运动场、滨河座椅等元素,既可远眺苏州河景,也能感受运动的活力。

来自上海市道运局的数据,全市公路桥、高架桥、城市桥梁等下方的桥洞多达3.2万个。这些空间因立柱隔断显得支离破碎,加之光线不佳、潮湿等因素,属于被忽略的城市“边角料”,要么被闲置,要么被用作“老三样”——功能单一的绿地、停车场、道班房。

在上海探索土地集约节约化利用的背景下,桥下空间的功能复合化将成为趋势。

绣花功夫绣出精致动人

民生无小事,以细心、耐心、巧心下好绣花功夫,才能让人处处感受到动人的城市表情、精致的生活体验。

今年3月,仙霞路700弄虹仙小区内闲置十余年的防空洞终于“破茧成蝶”,占地1100平方米的地下空间被分隔成通道走廊和36个功能间。

不同房间根据未来的使用功能进行分类,同时凸显空间的活泼感。黄色房间是公共空间,包括阅览室、闲人客厅、社区展厅等;红色房间是分时段共享空间,包括活动室、录音室、自习室等;蓝色房间是对外出租的工作室,可以开设手工课堂、健身舞蹈教室、心理咨询室、维修点、家政中介点等。

改造后,这处空间有了新的名字——“闲下来合作社”,取自“仙霞”谐音,也有居民闲下来到此打发时间的寓意。如今,已成为亲子家庭、“斜杠青年”、初老群体的共享客厅,还吸引了上海乃至外地的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慕名而来,单日最多有超过1000人来此参观。

城市更新常面临这样的困境,空间好看但人气寥寥。让空间供给和需求适配,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项目经理张欢说,项目设计之初,开展了50多场活动,深度接触居民,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不同需求后,逐渐有了“打造36个功能间,至少能满足36种不同需求”的想法,从而“榨干”宝贵空间的潜能。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大多数口袋公园的面积不大,每一位使用者都向往着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这倒逼规划设计和建设者要“螺蛳壳里做道场”。

通州路上的童梦园就是一例,才1000平方米出头,却因为毗邻居住区、幼儿园、商业广场,要兼顾多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在这座口袋公园,所有设施都力求有多重功能。比如,在塑胶步道上喷涂含有英文字母的方格,让孩子能玩“跳房子”;灌木和小广场之间的隔离栏,嵌入了卡通动物头像、黑板和哈哈镜,老少皆宜;金属廊架安装了照明灯,白天则是爬藤植物覆盖的“遮阳伞”;花坛故意降低高度,边缘做成高低错落的流水形,让大人和小孩舒适地“对号入座”。

正因为承载了居民太多的期盼,而空间也的确有限,要设计一座让大家都能享受的口袋公园,就必须让尽可能多的元素有多重功能。

在改建后的徐汇区乐山绿地,一座喷泉背后的巧思让乐山六七村的居民方贵华竖起了大拇指。

平时让孩子穿行嬉戏的动感喷泉关闭后,一个以抽象的“乐”字为中心的小型广场便显露出来。有活动就关喷泉,没活动就开喷泉,一个空间兼顾两种功能。而喷泉广场周边的白色石墩更是“一石三鸟”:一是作为喷泉与绿化间的隔离带,二是可以当作“马扎”的斜坡,三是内嵌的灯可以用作夜间照明。

方贵华说,从小到老,自己身边终于有一处可以舒服散步的绿地了,而且似乎每位居民都能各取所需,“一看就知道下了功夫,老百姓给你们点赞!”

作者:陈玺撼
选稿:杨宜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