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英国陆军为何舍弃“挑战者2”坦克转而研制新型装甲车
解放军报2021-11-26 17:04:53

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随着英国关闭“挑战者2”主战坦克生产线并计划削减该型现役坦克数量,该国原本的装甲力量布局必然会出现空缺。如何有效填补这些空缺,英国陆军把目光投向了阿贾克斯装甲车。

在此消彼长的格局中,“消”的为什么是“挑战者2”主战坦克?“长”的为什么是阿贾克斯装甲车?阿贾克斯装甲车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一变化是否代表着某种趋势?请看相关解读。

    “挑战者2”主战坦克受到挑战背后有玄机

提到“挑战者2”主战坦克,很多人会立即联想到它六七十吨的战斗全重。如此重量,有一部分来源于它的装甲。凭借可靠的装甲,“挑战者2”一度被誉为“世界上防护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

在2006年的伊拉克战场上,英军一辆“挑战者2”在遭遇战中先后遭到多枚“米兰”反坦克导弹和RPG火箭弹的打击,结果只是观瞄仪器受损,乘员则安然无恙。由此,不难看出“挑战者2”在战场上防护力的强大。

令人瞠目的是,2009年,英国最大的武器生产商BAE系统公司却宣布:关闭“挑战者2”坦克生产线。不仅如此,英国政府后来更是宣布将在5年内将“挑战者2”的数量由227辆削减到170辆。其削减后的坦克数量不仅远低于德国、波兰等国,也少于法国、塞尔维亚等国。

有分析称,对“挑战者2”坦克做出“舍”的决定,一部分原因来自坦克本身性能。从可挖掘潜力上讲,“挑战者2”坦克已接近其能力的“天花板”。另一部分原因则可能来自英国决策层对局势的判断。

“挑战者2”源于对“挑战者1”坦克的升级改造。“挑战者1”坦克的技术源头则是当时的二代坦克——“酋长”900外贸型主战坦克,而非原本拟代替“酋长”主战坦克的MBT-80新一代坦克。

这种“出身”方面的差别,导致“挑战者2”主战坦克性能上有一些先天不足。比如,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装备的是1门120毫米口径的线膛炮,直至2019年其延寿升级版样车才换装性能更好的滑膛炮。在动力上,它长期沿用1200马力的涡轮增压柴油机。所以,在机动性方面,“挑战者2”坦克的提升幅度有限。它的火控系统也渐渐落伍,在北约以前的“银杯赛”和后来的“坚强欧洲”坦克挑战赛中成绩一般。

这种不足在以前尚不明显,但随着世界主流坦克技术性能的普遍提升, “挑战者2”主战坦克的这种短板日渐显现。要跟上发展节奏,“挑战者2”主战坦克就不得不改进和升级。如此带来的技术难度与经费投入,客观上成为军费趋紧的英国对“挑战者2”主战坦克“痛下杀手”的原因之一。

2002年,英国陆军订购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交付完毕,按说应该开始研发下一代主战坦克。但在该国随后推出的新一代陆战装备——“未来快速奏效系统”发展计划中,已没有主战坦克研发项目。

2010年,英国国防部宣布将“未来快速奏效系统”计划拆分为3个独立的装备发展计划,这3个计划也与新一代主战坦克研发无关。列入这些计划的,却有阿贾克斯装甲车。

有专家认为,这一过程体现着英军对作战形态的判断已发生改变。一是有可能认为现代战争已较少涉及大规模坦克作战,而在城市环境作战的概率增大。二是今后战争对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的要求更高,要具备这种能力,陆军必须打造新的地面搭载平台。三是反坦克手段日益增多,主战坦克要发挥作用,需要有更好的帮手来“助攻”。四是内有海洋国家的环境优势,外有北约的地面突击力量为后盾,英国的主战坦克发展可以按下暂停键。

事实上,这种局面的形成,归根结底源于英国决策层面上的调整。早在2006年,英国国防部就声称,随着无人机、高超声速武器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必须逐渐将重心转向海洋、太空和网络等新领域。去年,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未来4年将增加上百亿英镑国防预算,用于海洋、太空和网络等领域。

因此,该国削减主战坦克、研制更易于充当信息节点的新型装甲车,几乎已成定局。

    一款新型装甲车的背后是一个装甲车车族

主战坦克数量削减,阿贾克斯装甲车脱颖而出,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人造成“两者是替代关系”的假象。

事实并非如此,从数量上讲,阿贾克斯装甲车只是填补了“挑战者2”主战坦克减少后的空白,它真正要替代的是英国FV系列装甲车的一些老旧型号,甚至包括最迟于2025年退役的FV510“武士”步兵战车。

从源头上讲,阿贾克斯装甲车基于西班牙和奥地利联合打造的ASCOD装甲车研制而成,这使得阿贾克斯装甲车带有一定的步兵战车“血统”,也使得阿贾克斯战斗侦察车可以在众多“兄弟”中先行一步。

2016年,英国在威尔士完成了新型战斗侦察车原型车炮塔武器系统实弹射击测试任务,参与测试的战车就是阿贾克斯战斗侦察车。

和其他步兵战车相比,阿贾克斯战斗侦察车的防护力、火力更强。

防护力方面,阿贾克斯战斗侦察车继承了“挑战者2”主战坦克的重装甲传统, 38吨的整车经过一番披挂,战斗全重达到42吨,装甲之厚重可见一斑。新研制的乔巴姆陶瓷复合装甲,构成更加复杂,可以应对不同威胁,对路边炸弹也有一定抵御力。该车还应用了自适应战场红外隐身系统模块,能实现车体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同步,在对手用红外热像仪观察时能够隐身。

火力方面,阿贾克斯战斗侦察车装有一座新型炮塔。炮塔由全电炮控设备、白光/红外瞄准镜、40毫米埋头弹武器系统以及7.62毫米机枪遥控武器站组成。该炮塔80%的部件能与“武士”步兵战车改造升级计划采用的炮塔通用。

40毫米的埋头弹火炮是该型车的一大亮点。当前,为支援步兵编队行动、配合主战坦克扫除敌方反坦有生力量、攻击敌方轻型装甲目标,世界各国的步兵战车都在增加火力。但无论是增大火炮口径,还是同时配备不同口径的可更换炮管,都会对步兵战车的弹药携带量、车体防护力带来影响。埋头弹因将弹头埋入药筒内,所以整体呈圆柱形,外形规整便于存放,所占体积小,还有助于缩小火炮系统的尺寸,或改装较大口径火炮。在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埋头弹可以容纳更多发射药,威力也更大。

阿贾克斯战斗侦察车发射新式埋头高爆弹时,弹药爆炸威力相当于老式的57毫米口径火炮所发射炮弹。发射穿甲弹时,能在1000米内穿透140毫米均质装甲。这种火炮还能发射可编程炮弹,进一步提升打击精度。

作为战斗侦察车辆,它的态势感知能力不弱。全车十几部摄像机,所拍摄画面可提供全向视角。集数字化火控系统、新型热成像仪、高清昼间摄像头、“猎户座”人眼安全激光测距仪、稳定型周视瞄准系统于一身,使它成为一种完全的数字化地面武器平台,或可具有区域态势感知能力。

该型战斗侦察车其实只是阿贾克斯装甲车系列车型中的一种。和FV101、FV510装甲车延展为一个系列一样,阿贾克斯装甲车从设计时就是一个履带式装甲车族,包括6个大类型和9个亚型号。

显然,英军希望借助这些多型号、模块化、快速反应、高感知力的装甲车,填补主战坦克与上一代装甲车族逐渐“隐退”之后的一些力量“真空”。

    装甲车家族在通用化道路上继续迈进

长期以来,装甲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通用化和模块化。通用化的优点显而易见,比如可以减少研发、生产和维护经费。模块化则能在一个共用平台的基础上,简洁高效地实现装甲车的多能。前不久,英国国防部公开了一组阿贾克斯炮兵侦察车在瑞典进行寒带性能测试的照片。这意味着阿贾克斯装甲车在通用化和模块化道路上向着现实又迈进了一步。

新一代装甲车族替代老一代装甲车族,意味着装甲车性能的不断攀升,也同时意味着风险的增加。这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一些传统性能如装甲车的防护力在不断强化。阿贾克斯战斗侦察车的战斗全重达42吨,防护系统在其中占比不低。这样的体重,很可能会给装甲车带来新的无法回避的问题。二是多种功能集于一身,即使是车族中的亚型也可能会被定位为一车多能。比如战斗侦察车既要完成战时侦察任务,也要客串步兵战车角色,这使得车载系统变得更加复杂。三是需要充当一体化作战网络的信息节点。英军对阿贾克斯装甲车的一大定位就是地面武器的数字化平台。四是必须用新技术为装甲车赋能。阿贾克斯战斗侦察车对埋头弹火炮以及自适应战场红外隐身系统的运用就体现了这一点。无论是充当信息节点还是运用新技术,都需要对体系进行重构。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不小风险,尤其是开创性的高新技术,用得越多,风险往往越大。投资较大的初级产品,有的还可能因为被赋予过多设计要求而造成系统性坍塌。

作为新一代装甲车车族,阿贾克斯装甲车目前仍然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据外媒报道,因阿贾克斯装甲车发动机噪音严重和机械振动问题,数百名士兵在参加测试后出现损伤,测试随即暂停。今年6月,英国国防部召集了多方研究专家对阿贾克斯装甲车的严重振动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称尚未对该车“不仅无法移动开火还无法以超过32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说法进行验证。计划于2017年至2024年交付的阿贾克斯装甲车,其未来可能会变得扑朔迷离。

这样一来,与之息息相关的“拳师犬”装甲运兵车采购计划、“武士”步兵战车升级计划,都因此面临新的变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