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夜间休闲温暖冬季游
海外网2021-11-26 06:45:52

初冬夜晚的星空高线公园璀璨夺目。上海宝山废弃的老码头变身星空高线公园,成为居民和游客的休闲打卡地。
  王 初摄(人民图片)

冬季,以前是传统的旅游淡季,而伴随冰雪旅游和温泉旅游的兴旺,冬季已不再是旅游淡季。

如今,丰富多彩的夜间休闲蓬勃发展,更加温暖了冬季旅游,有望成为拉动冬季旅游的引擎。

夜间休闲受到青睐

走进前门大街西侧北京坊的叶壹堂书店,一排排有一层楼那么高的书架营造出颇具艺术感的阅读空间。夜晚,落地窗外雄伟的正阳门城楼华灯璀璨、美轮美奂。淡淡的书香配上绝佳的景致,这里成为人们夜间休闲的好去处。前门大街集传统与时尚于一体,各种老字号、文创店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驱散了寒意,温暖了心田。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包括前门大街在内全国有120个项目入围,聚集区包含旅游景区、步行街区、古城古镇、主题公园、文创园区、商业街区等多种类型,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将成为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冬季夜游的首选。

受疫情影响,旅游业起起伏伏,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发力点。可延长旅游时间、可拉动旅游消费的夜游正成为拉动冬季旅游的有力引擎。马蜂窝旅游研究院负责人冯饶介绍,近期该平台关于北京夜游的搜索热度环比上涨38%,杭州夜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25%。大家尤其关注夜间的美食、演出、娱乐等休闲方式。

因天气因素,北方冬季的室外休闲会受到影响,但室内休闲活动却丰富多彩,尤其是沉浸式体验更是受到游客青睐。走进北京一间沉浸式国潮文化体验餐厅,游客不仅能享受宫廷美食,还能换上汉服、化上古妆,沉浸式体验宫宴氛围。夜宴、夜秀、夜读、夜娱、夜购等夜间休闲新方式,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商业等多业态于一体,令冬季游活力四射。

娱乐体验精彩纷呈

相比寒冷的北方,温暖的南方冬季夜游更加精彩。

三亚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是海南省唯一入选的一家。不夜城围绕夜游、夜食、夜秀、夜购四大业态,不断丰富夜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的满意度。当夜幕降临三亚之时,88米高的“三亚之眼·海上摩天轮”带游客领略海棠湾的夜之美、270度球幕的飞行影院带游客体验海上丝绸之路……从傍晚到夜间的多场精彩演出——海豚科普秀、里约狂欢秀、欢乐剧场《勇夺欢乐岛》等节目令游客目不暇接。记者了解到,不夜城近期增加了深海潜水、动力滑翔伞等项目,实现了海陆空资源整合;全新引进高空飞翔、鲨鱼过山车等6大游乐项目,预计12月将正式面客,夜游体验又将迎来升级。

杭州宋城每天上演数十台各类型演出,已成为杭州除了西湖之外的另一张文化旅游名片,并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为丰富不同游客的多元化夜游需求,杭州宋城还推出了万圣奇妙夜、电音泼水节、酷炫潮趴、集装箱音乐会、森林音乐会、悬崖音乐会等特色夜游主题活动,让游客沉浸其中,尽享夜间美好时光。“夜文化”带活“夜经济”,“夜经济”促进“夜文化”。据悉,杭州宋城将继续推出更多优秀演艺产品,持续释放城市夜经济活力,助力夜经济高质量发展。

成都欢乐谷长期致力于优质“夜经济”的打造,不断加快夜游产品供给,丰富游客夜间文旅体验,助力西南地区夜间文旅市场发展。成都欢乐谷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2月,成都欢乐谷将携手风靡全球的经典游戏“吃豆人”,共同打造像素光影活动,以沉浸式新媒体光影为主,实现立体全方位多维视觉体验,实景与虚拟情景重叠呈现形式,打造沉浸式夜游新模式。成都欢乐谷还将首次尝试游戏化互动体验光影乐园,定制交互式小程序,开发主题乐园的线上线下同步阵营对抗游戏,开拓富有全新未来感的光影游玩体验,创新夜游模式。

冬季夜游前景可期

中国发展冬季夜游的前景如何?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课题研究和项目组负责人赵一静告诉记者:“以夜间节事、文化场馆夜游、都市文化艺术夜游等为代表的夜间文化和旅游产品,受传统旅游资源和气候的限制相对较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冬季旅游资源短缺。值得注意的是,冬季推出的夜游产品需要具备较强的核心吸引力和独特性,如自贡灯会和哈尔滨冰灯节已颇具知名度。”

“冬季旅游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要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并在游客停留时间提供足够的夜间吸引力,这需要夜间文旅消费的发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认为:“夜间文旅消费需要在餐饮、娱乐方面下功夫。餐饮可学习浙江的百县千碗工程,推出地方有特色的必吃榜;娱乐可多挖掘地方文化元素,注重发展室内小规模娱乐项目,注重挖掘整理当地特色文化演出资源,形成送文化进饭店等活动,并与住宿行业进行有效整合,送演出送娱乐到游客身边。如果市场相对成熟,规模相对较大的目的地,可构建以室内为主要消费空间的夜宴、夜赏、夜读、夜购、夜游等。”(记者 赵 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1月26日   第 12 版)


责编:安再尔江•艾合买提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